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期末即將臨近,孩子的學業成績,牽動了萬千家長的心。
對于家長來說,如何正確看待與評價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能更好地挖掘孩子的提升空間,幫助他們成長呢?我們一起聽聽老師們怎么說。
控制情緒 建立信心
家長如何正確地看待和評價孩子的學業成績,這是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中堂中學教師、市學校家庭教育“慧導師”團副團長李佳鳳認為,在很多孩子的心目當中,可能父母的態度就是他們的一切,所以父母對于學業成績的一個反饋,分寸感還是很重要的。面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單,父母盡量不要表現出過度擔心和焦慮,因為父母的驚慌失措只會造成孩子更大恐慌。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接納孩子,與孩子一起面對他的感受,然后再幫助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上面來,這樣有利于激發孩子的潛能。
此外,不要總拿孩子的成績進行比較,或者在親朋好友那里當作談資,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學會如何回應孩子,當孩子考好的時候,不要吝嗇你的贊揚。當孩子考不好的時候,處理情緒比關注成績更重要。良好的親子關系,才能為孩子的成績保駕護航。
她舉例說道,如果孩子有一次考試沒考好,回家后垂頭喪氣,作為父母,千萬不能這時候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說“讓你平時努力學習你不聽”等之類的話,也不用急著去問怎么回事,家長們可以先靜靜地陪著孩子,等孩子的情緒慢慢消解了,再來談論其他的事。一定要把自己的鎮定和良好的情緒展現給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責備和著急。
合理定位 每天進步一點點
皮格馬利翁效應啟發我們: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面對孩子的學業成績單,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重新定位,引導孩子正確歸因。同時,父母要善于發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其不斷進步;孩子的不斷進步能形成良性循環,讓他能按照自己的目標完成相關任務,取得更好成績。
她認為,每個孩子的基礎不同,家長需要正確認識孩子間能力的差異,對孩子的成績要恰當要求,逐步提高標準。學業成績并不是唯一衡量孩子的標準,比如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但是畫畫卻非常有天賦,也可以走優勢和特長發展的道路。
每次考試后,建議父母多聽孩子的傾訴,了解孩子的需求并給予他們積極的回應,同時要積極與老師進行溝通,在全面了解情況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從問題反思、改進措施等多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孩子制定相關計劃;定好計劃后,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執行能力。
可以將孩子的學習目標、任務安排列出來,完成后自行打勾,家長可以在后面寫一些評語,讓孩子把計劃轉化成積極的行動能力并且堅持下去。對孩子來說,才會有成長和進步,家長們不要怕孩子進步得慢,最關鍵的就是要跟自己對比,要每天進步一點點。
相關鏈接
李佳鳳,中堂中學教師,市學校家庭教育“慧導師”團副團長,中學高級教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健康教育“A證”教師,省家長學校優秀班主任。
文字:肖郅朋
編輯:鐘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