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專注力不夠,直接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孩子無論做什么都是三分鐘熱血,一會就不感興趣了,注意力時間短,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堅持到底。
如果一個小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僅能保證像幼兒園小班孩子十幾分鐘的學習時間,那么他的專注力一定是出現了問題。

家長想讓這么有專注力的孩子學習好,那是天方夜譚。
專注力不夠,上課就會溜號,上課溜號老師教的知識就沒學會,這節課沒聽懂下節課就更聽不懂,沒學會作業就不會做,不會做作業成績就下降,如此就會惡性循環。
專注力是一個孩子應具備的優秀學習品質,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只需要堅持做三件事情:

1、堅持不打擾的原則
為什么從幼兒園到高生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時間會越來越長,就是因為有效的學習時間取決于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專注力。
有多少家庭存在這樣的現象,孩子在屋里學習,外屋的家長在看電視、打麻將?孩子在屋里學習,家長在拌嘴打架?不打擾不僅僅是指的家長言行,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溫馨的學習環境。

例如,孩子在玩游戲、看書、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一會送吃的、一會送水、一會再管教孩子幾句,讓孩子專心的在他們的活動空間里做他們的事情,不要去打擾孩子。如果家長做不到孩子在學習,你在看書,那么最起碼他們在學習或做事情的時候,自己就不要總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打斷他們的專注力。

2、堅持強化的原則
對于那些寫作業拖拖拉拉,效率非常低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他們制定學習的時間。
根據你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如果他們能在一個小時之內把作業寫完,那么那么就要給孩子灌輸一個思想,能專注地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就可以隨便地玩,不要粗暴地管教孩子學習。
如果孩子真的做到了,家長一定要說話算數,這樣孩子就會體驗到專注的學習給自己帶來玩耍的快樂時間。

為什么有很多孩子在學習總是效率不高的,時間擠擠總是有的,那就是因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夠專注,一會上廁所、一會喝水、一會吃東西,把本來能夠高效完成的事情變成了低效率,這也是做為家長指導上出現了偏差。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個能專注做事情的人,家長要經常強化孩子這個意識,讓這種“強化意識”的指導和評價成為影響孩子專注力的“法寶”。
適時、適度的夸贊,就會讓孩子做起事情來越來越專注,讓孩子不斷向能夠成為“有專注力”的人不斷地努力。

3、堅持榜樣的原則
父母要給孩子一種榜樣的影響,自己同樣也是專注的做事情,當父母在家里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提醒孩子不要打擾自己,在家庭中形成一種做人人都能專注做事情的氛圍,讓孩子學習到家長的這種專注的態度。
如果父母自己就是一個做事情不專注的人,如何去要求孩子做事情專注呢?只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把事情做好、做細、做精。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專注地完成還是不能專注地完成,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天壤之別的。
父母與孩子共同影響、共同提高,讓“專注”成為做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那么,孩子還有什么事情是他們不能搞定和完成的呢?
月亮姐姐這三個小建議,只要大家能夠堅持下去,那么,您的孩子他(她)的專注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家可以試一試,效果會非常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