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家的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學習?
1. 孩子厭學,不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還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學習。他們只是知道所有孩子都在學習,所以認為自己也應該學習。可是,真正學進去需要強大的耐心與毅力。
如果孩子不明白學習的意義,只是被逼著每天學習、寫作業,那他們就很難真正喜歡上學習。
相反還可能因為學習的壓力,造成情緒崩潰,或激進地反抗,或萎靡地逃避,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結果。

2. 家長“焦慮式期待”,影響親子關系和諧。
除了要面對學習成績和作業上的壓力,孩子們普遍還要面對焦慮的家長:
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這么大,不學習怎么辦?
班里別的同學學得就很好啊,為什么他就不行,我的孩子差哪了?
一看見他不好好學習,我就想罵他,讓他知恥而后勇!
……
面對家長“焦慮式的期待”以及層出不窮的“助學方式”,讓家長變成了孩子眼里的“壞人”,對親子關系的和諧也有很大的影響。


家長該怎么做

那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呢?
01 以身作則,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想收獲一個自律的孩子,要先成為自律的家長。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家長的引導和示范對于孩子的影響很大。
首先,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讓他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最初,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每日的作業單,包括學習計劃,等孩子熟練后,可以逐步讓他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玩耍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留有足夠的玩耍和休息時間。
其次,如果條件允許,請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可以在旁邊一起看書或者工作。這個不僅是監督孩子學習,而是為孩子做一個專注學習的榜樣。當你給了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孩子才能給你高質量的回報。

02適時地對孩子做正向反饋
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別吝惜你的鼓勵。
比如,孩子寫作業磨蹭,昨天用了兩個小時才寫完。今天用了1小時50分鐘,這就是進步。
給孩子指出他的進步,告訴他:媽媽看到你的進步,非常開心。
問他:你是怎么做到的?這么做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哪怕只是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抓住它,給予強化和鼓勵。
慢慢地,孩子在學習中會獲得越來越多的正面反饋,他會把學習和成就感聯系起來,一想到學習,就有一種正面、積極的感覺,自然就有了興趣和動力。

讓孩子愛上學習,一定是所有父母的愿望。
這是孩子的修行,也是父母的修行:只有用正確的方法應對,才能最大程度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在此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