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伽馬數據發布了《中國游戲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報告》。報告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游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當前,外界逐漸認可游戲產業在科技變革和產業創新賦能等多領域的價值,游戲產業鏈中的諸多環節也迸發活力,持續被關注。例如,全球游戲玩家數量增長的趨勢下,游戲服務需求的激增,帶動了游戲陪玩、陪練行業快速發展,這些領域的發展也開始為游戲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和新增長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全行業發展提供新質生產力。
游戲陪玩:青年人的新消費需求
近兩年的微博熱搜中,常常會出現電競游戲相關的熱門話題,年輕人們不但熱衷討論電競比賽,熱門的線下賽事也經常一票難求。移動互聯網下成長一代,游戲已經是全球年輕群體的通用語言,是Z時代的主流生活方式之一。
據了解,全球有約有30億人玩電子游戲,其中超過5億人對電競游戲特別感興趣,他們當中的大部分為34歲以下的年輕人。顯然,這些年輕人將會是未來新消費的主力軍,是帶動新消費的關鍵力量。有統計顯示,伴隨游戲產業的新增用戶的持續上漲,年輕人在游戲服務領域的消費也在逐步提高。2022年中國電競用戶個人月收入6000~8000元的占比最高,達到23.6%;電競用戶個人月消費3000~5000元的占比最高達28.9%。專家強調,青年人在電子游戲領域產生的新消費潛力巨大,伴隨著游戲生態的延伸,游戲新消費場景也在擴大:包括以“游戲陪玩”為代表的服務業、“游戲電競酒店”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等等,“未來像游戲陪玩等方面的消費趨勢上揚是肯定的?!睂<抑赋?,游戲產品在青年人群中的滲透率很高,對于很多青年人來說,每天花費5-8個小時在游戲中已經日常,選擇游戲陪玩、陪練服務也更為普遍。
實際上,游戲服務付費在全球領域已經相對成熟,例如在美國,游戲陪玩平臺每小時收費約30-50美元,英國游戲陪玩平臺每小時收費20-40英鎊,而國內的陪玩平臺每小時收費在10-30元之間,仍相對較低。相關從業者表示,國內玩家每月在陪玩領域消費超過200元的人群占比已超過50%,人均消費金額可達到453.6元/月。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游戲陪玩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游戲陪玩市場規模為1.82億元,2018年增長至4.0億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10.1億元。
在產業多元發展的今天,游戲產業中的服務業價值需要被重視和更深度挖掘。在國內,主流媒體里對于“游戲陪玩”規范前行和促進就業領域的價值開始被反復強調。人民網等在《多渠道拓展就業空間,各行各業探索就業新路》的文章中指出,游戲陪玩行業作為平臺經濟的參與者之一,以其龐大的商業規模助推了平臺經濟發展,并積極賦能數字經濟和新消費。同時,在帶動新就業,促進靈活就業方面也在積極發揮價值。
游戲陪玩:正規化促就業
產業健康發展必然帶動就業增長,形成良性雙循環。當前,游戲陪玩行業正在為游戲技能服務者提供靈活就業機會,在收入和個人價值實現上表現突出。這離不開相關行業的規范發展。曾經的游戲行業飽受爭議,游戲服務行業更是充滿挑戰。如何能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做好產業賦能和服務,成為行業深度參與者們一直在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規范,推動游戲陪玩陪練行業正規化發展。據了解,中國通信工業協會電子競技分會頒布了《游戲陪玩師團體標準公告》,明確規定游戲陪玩師作為正式職業的職業準則,并上線“游戲職業技能認定平臺”,從業者需通過平臺認定獲取專業證書。去年5月底,協會召開“‘游戲服務師’職業技能團體標準終審會”,規范從業者的行為,為職業技能認定提供科學依據。
提高門檻、加強培訓、落實監管。規范發展下,游戲陪玩在社會價值領域的作用逐步顯現,尤其是靈活就業方面。作為新職業代表之一,游戲陪玩師等正成為青年人就業的新選擇,在帶動勞動者增收和靈活就業、高質量就業方面承擔重要責任。據了解,當下游戲陪玩從業者已經超過百萬人,僅靠游戲陪玩兼職,從業者月收入即可達3000元以上。在海外,游戲陪玩師的平均收入超過300美元,相當于當地一名藍領的收入,而在頭部陪玩師里,月入上千美元的也有很多。事實上,與外賣、網約車服務等平臺經濟類似,“游戲陪玩”通過平臺將個人游戲指導等服務提供者進行整合,用數字經濟的方式提供更規范的服務。
2022年年初,人社部下屬的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指導的《騰訊助力新職業與就業發展報告(2022)》正式發布,報告公布了數字生態下的147個新職業,其中游戲陪玩師被評估為穩定期數字生態職業,作為新職業將為行業相關領域帶來超過百萬的就業崗位。專家表示,推動包括“游戲陪玩師”在內的游戲服務行業相關職業發展,一方面能為多數游戲玩家創造更健康的游戲生態系,改善玩家數眾多、但多數利益卻落入少數頂尖選手的市場狀態;另一方面能為社會提供更多靈活就業崗位,助力當下就業形勢下的新職業發展和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