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儼狁之故。不遑啟居,儼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鹽,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
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狎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是一首古典形式美的名詩,它反映的是戍卒生活。全詩
共六章三個部分。前三章為第一部分,寫戍卒的思家情切;第二
部分是詩的第四五章,寫成卒的戰時苦況;第三部分是詩的最末
章,寫成卒的歸途哀嘆。
第一部分全部使用比興手法,用一唱三嘆的復沓形式,反復
吟詠,\”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雖僅易一字,表現出
多層次的遞進,顯示出薇菜生長的三個不同時期,由破土而出到
幼苗的柔嫩、茁壯到衰老的過程。與之相應地寫出成卒初萌歸
家不得,繼之鄉音杳無,末以無人過問而激發出來的那種濃烈的
思鄉之苦,薇菜的三個生長時期,從歲暮年終到夏歷十月,是連
續不可分割的,如果這個過程中失去一環,只寫薇菜的\”作\”與
\”剛\”,只寫戍卒的\”靡室靡家\”與\”我行不來\”,那必然使詩失卻均
衡和諧之美,詩意也出現斷裂。
第二部分仍然采用比興手法,戍卒\”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用烘托的手法,寫出戰爭的頻繁,\”豈不日戒,貍狁孔棘\”顯示出
軍情的緊急,戍卒們疲于苦戰的困境略見一斑。不論是章法上
還是內容上都是整齊勻稱的,如果減去其中任何一章,勢必造成
形式和內容上的缺陷。
《采薇》在第一部分著意渲染戍守之久與第二部分竭力反映
戍守之苦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便使詩旨歸入第三部分成卒的
歸家感嘆。它的第三部分僅只一章,它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菲菲\”四句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烘托成卒內心
的痛苦。昔日從軍時正值姹紫嫣紅的春天,萬條楊柳,迎風披
拂,今日歸來,卻是雨雪霏霏的隆冬,雖已踏上了歸途,但長路漫
漫,還要忍受載饑載渴的苦旅生活,撫今追昔,想到戰斗中的出
生入死和征途中的艱難險阻,誰能知道戍卒的憂傷呢?楊柳依
依,春意盎然,離思綿綿與雪花飄飄,凄涼幽冷,歸路泥濘形成對
照,相互映襯,由此這一章形成雙雙掩映的藝術效果。\”昔我往
矣,楊柳依依\”,蘊含著意味深長的感情,描繪了東風和暢的春季
景象,寫出了楊柳的色、狀和勢,這正象征著戌卒積極、飽滿、樂
觀的精神,表現出他們戰勝敵人的堅強意志和信心,洋溢著離別
故鄉時戀戀不舍的深情。\”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描繪了凱旋途
中的情與景,寒風嘶叫,大雪紛飛的曠野里,一個戍卒拖著沉重
的腳步,艱難行走的情景。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充滿著由于長
期軍旅生活的折磨及有功無人過問所淤積起來的怨恨、愁苦與
不滿情緒,以及思念家鄉、為家人擔憂的痛苦心情。詩人抓住具
有代表性的楊柳、雨雪加以描繪,把兩個截然不同的畫面組織在
起,構成一幅具有鮮明對比度的圖畫,對比中又有著以一貫之
的惆悵憂傷。出征遠戍,心情沉重,雖則良辰美景,楊柳吐翠,卻
帶著依依惜別之情;征戰歸來,踏上了歸途,不久將與久未見面
的家人團聚,按理說應該心情舒暢了,偏又遇上了\”雨雪霏霏\”的
天氣,這就更增加了痛定思痛的凄惶煩惱。去時\”載饑載渴\”,雖
則僥幸生還了,但依然十分艱難,一路步履的沉重,反映出成卒
心情的痛苦,起到了\”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王夫之《藍齋詩話》)的作用。最后用\”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
樣直接了當的沉痛語言作結,把戍卒的心里話全說出來了。
詩作還選用足以表現事物特征和感情色彩較濃的字詞人
詩,如\”依依\”形象地描摹出楊柳的婀娜多姿,給人以積極樂觀的
美的享受,\”霏霏\”把大雪紛紛揚揚的情狀給以具體化,給人一種
愁情綿綿的感受;\”矣\”、\”依依\”字調柔長,具有開朗的意味,
思\”、\”霏霏\”意調濃重,是低沉的感情。這些詞聲調優美形象,
和諧婉轉,增強了詩歌的藝術魅力,加強了思想感情的抒發。
《采薇》全詩共分六章,每章八句,每句四字,形成整齊劃
的幾何圖案之美。全詩六章分三個部分,每部分間的結構呈三、
倒金字塔的結構展開。每部分采用比興聯想與情景交融
的手法,或以物傳情,或借景抒情,相互協調,和諧統一。第一部
分和第三部分從時間和季節上相互呼應,互有復疊。凡此種種
使《采薇》全詩呈現出整齊統一、勻稱諧和的對稱之美,形成《詩
經》那種典雅、肅穆莊重的形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