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家庭選擇“全職”的媽媽們,她們的辛苦和付出值得被看見,更值得被認可;
不要讓她們在辛勤付出全部之后,體會“身后無人”的痛苦和心酸。
作者 | 葡萄媽
全職帶娃,我抑郁了一年。
說這句話的,不是一個媽媽,而是一個明星爸爸——戚薇的老公李承鉉。
在一期節目訪談里,他說起了自己當全職奶爸的經歷。

他直言:
“以前把全職媽媽看得太簡單了,其實耗的時間和精力非常多。
但是結果來說,看起來像你一天都沒有做什么。”
那一年,他獨自帶孩子,喂奶換尿布,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
各種育兒瑣事日復一日的重演,在家當全職奶爸一年,李承鉉就抑郁了。

他不僅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負面情緒遷怒給女兒Lucky。
有時候還會看著Lucky睡覺的樣子偷偷哭。
情緒失控得讓他都想去看心理醫生。

記得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句話:
“帶孩子這件事情,向來都是誰帶誰崩潰。”
那些看似簡單輕松的工作,遠比想象中的折磨人。
休息不夠,孩子哭鬧,不斷重復的育兒瑣事,都會一點點侵蝕一個人的精氣神。

全職帶娃是一場無限循環的輪回
去年有個網紅奶爸,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爸爸。
辭職那天,他還云淡風輕地覺得,帶孩子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然而,現實很快就打了他一耳光。
全職帶孩子第一天,他手忙腳亂給孩子泡奶粉,換尿布。
暈頭轉向地洗衣服,打掃衛生。
好不容易能停下來歇一會兒,結果躺下還沒一分鐘,妻子就打電話回來提醒他做飯。
晚上,他每隔一兩個小時,就得起來喂奶換尿布哄孩子睡覺。
晚上10點,晚上12點,凌晨2點……日夜循環著。

白天,他剛想給自己做頓飯,還沒開始吃,孩子就醒了,又哭又鬧。
想趁著孩子睡覺上個衛生間,結果上到一半,孩子又睡醒了。
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已經心力交瘁,整個人都在崩潰邊緣。
而這樣的生活,是大多數全職媽媽的日常。
看過一個觀察明星婚姻的綜藝。
韓國藝人柳鎮的妻子以前是空姐,有了孩子以后就成了全職媽媽。
每天天還沒亮,她就已經要起床,為大兒子準備早餐,叫大兒子起床洗漱。
趁大兒子吃早餐的時候,她才小跑著去衛生間洗漱。

自己還沒來得及吃早飯,又要急急忙忙送大兒子去學校。
回家的路上,還要去超市買菜。
回到家以后,等著她的是亂糟糟的廚房,她放下東西就要開始收拾打掃。
然后去房間喊小兒子起床。
小兒子起床洗漱,她就回到廚房,給小兒子重新做早餐。
因為小兒子有點咳嗽,她還要送他去看醫生。

好不容易帶著孩子從醫院回來了,她還要去收拾被丈夫弄亂的房間。
幾乎沒有一秒鐘的歇息,又到了準備午飯的時候。
吃完午飯,收拾完,還得準備送小兒子上補習班。

等孩子下課的時間,她還去買了一份為孩子和丈夫準備的零食。
小兒子下課后,她把孩子接回家,又要把丈夫弄亂的客廳重新收拾。
一看時間,下午五點。
媽媽又回到廚房準備晚餐,整理碗筷,收拾殘局……
這樣的生活,像復制粘貼一樣,重復了7年。
很多人都覺得可以當全職媽媽,是在享福。
以為媽媽們每天就是帶帶孩子,做做家務,非常輕松。
其實是媽媽要做的事情總是被分割得非常細碎,并且不斷重復,才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以為這毫不費力。
事實上,瑣碎,吵鬧,質疑,焦慮,迷茫,孤獨這些感受,每時每刻,都圍繞在媽媽身邊。
身體的疲累,加上各種負面情緒匯聚起來的委屈和辛酸,足以噬心。

有多少全職媽媽,越當越被動?
訪談里,李承鉉表示,當全職奶爸是因為他知道戚薇為了生孩子,犧牲了自己演藝事業最黃金的時間。
所以他選擇自己承擔育兒的責任,讓妻子去追求她的理想。

很多媽媽放棄自己好不容易打拼下來的事業,選擇回歸家庭,也是因為愛。
但在成為全職媽媽的過程中,她們卻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喪失話語權。
好朋友伊伊,曾經是公司里的骨干,業務能力強,在幾年的時間內,從一個普通的小職員,一步步走到了副總監的位置。
眼看就要升職到總監的位置時,她懷孕了。
公司說,總監的工作強度太大,她懷孕了吃不消,所以這個位置落在了別人頭上。
她無力反駁,只能等生下孩子以后,再繼續工作。
快休完產假的時候,丈夫開始軟硬兼施,讓她留在家里帶孩子,不要去工作了。
等孩子上學了,再出去工作也不遲。
猶豫再三,她妥協了,當起了全職媽媽。
但當孩子上幼兒園了,她再次提出要出去工作的時候,丈夫卻開始了道德綁架。
“你放心把孩子交給保姆嗎?”
“孩子學壞了怎么辦?”
一句句質疑,讓她十分憋屈。
更可悲的是,漸漸地,她在家里連話語權都沒有。
有一次,丈夫想把房子抵押出去,貸款投資朋友的公司。
她不同意,沒想到丈夫直接來了一句:
“你都是靠我養著的,有什么資格說話!”
這句話,像炸在耳邊的響雷。
她越想越委屈,忍不住哭了出來。
可是丈夫只是冷漠地瞥了她一眼,不耐煩地轉身離開了家。
當初她為了孩子所做的妥協和退讓,最后卻成了一個牢籠。
全職媽媽最難過的坎,不是孩子難帶,不是家務瑣碎。
而是無工作可依附,也沒有人擋在你身前,讓你有后路可退。

家人的指責
是給全職媽媽最痛的一擊
在李承鉉選擇當全職奶爸時,曾經受到過身邊人的嘲笑。
身邊的人覺得他在家帶孩子,什么也不做,吃軟飯,靠老婆。
每一句話,都像是利箭,精準地扎在內心最脆弱、最容易受傷的地方。
戚薇卻非常照顧他的情緒,并經常認真地謝謝他:
謝謝他愿意在家照顧孩子,給了她去追求夢想、做自己的機會。

掙錢養家的戚薇,也從來不會在金錢上讓李承鉉感到不適。
她不僅不會限制李承鉉的零花錢,還會給足他生活費,讓他無論去什么地方,都可以非常體面。

但很多全職媽媽卻沒這么幸運。
她們接收到的大多是來自家人的指責和不理解。
網上曾有媽媽發帖吐槽。
她是一個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已經6年了。
這6年來,她照顧孩子,操持家務,勤儉持家。
有一次,快過年了,她帶著孩子去買年貨,置辦衣物。
她趁著商場打折,給自己買了一件平時舍不得買的大衣。
這是她全職當媽以來,第一次買過千的衣服。
回到家以后,婆婆看到了,就在老公面前陰陽怪氣地說:
“買這么貴的衣服干嘛,你不知道你老公賺錢很辛苦嗎?”
“有著閑錢買衣服,不如多買點吃的給你老公補補。”
老公不僅沒有幫她說話,反而指責她亂花錢。

他說:
“錢都是我辛辛苦苦賺回來的,你除了會拿我的錢去揮霍,還會什么!”
“整天都說這里要花錢那里要花錢,結果是為了給自己買衣服!”
這些話就像刀子劃破了她的心口,刀刀見血。
她處處為家庭精打細算,對自己幾乎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但是在丈夫眼里,在家當全職媽媽的她,只是一個蛀蟲。
仿佛多花他一分錢,都是在吸他的血。
之前還有媽媽說,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省吃儉用,一個月的生活費支出才1500。
盡管如此,丈夫和婆婆還要指責她亂花錢。
好笑的是,媽媽說要出去工作,老公一家卻要求她每個月給3000元生活費。

還有媽媽說,她向丈夫要生活費的時候,丈夫從錢包里掏出1000塊錢,然后隨手扔在桌上。
丈夫像施舍乞丐一樣的姿態,讓她有一種被人用錢砸在臉上的屈辱感。
很多媽媽都有過干著保姆的工作,不僅沒得到一分錢的薪水,還要被羞辱的經歷。
這種心情,是任何語言都沒辦法描述的。
每個全職媽媽,都是因為對家人的愛才犧牲、妥協的。
正如作者靜女夭夭所說:
爸爸們必須要明白一個事實:
女人出于照顧家庭的需要做了全職媽媽,是值得一家人感激的,因為她在冒險。
而這樣的冒險,更應該得到全家人的理解和尊重。

去年的母親節,監控畫面拍到過這樣一幕:
一名女子在攀枝花奧林匹克中心一綠化帶花臺處停了下來,只見她簡單整理了自己的衣物,然后把整理好的衣物和一個紅色環保袋一起留在了花臺上。
之后,這名女子便赤著腳匆匆離開了。
不久,花臺處竟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狠心遺棄自己的孩子?
周圍有熱心群眾上前查看,果然在花臺處,發現了一個幼小的嬰兒。
隨后,網友在離寶寶不過三四米的店面門口,看見了那名女子。
她正赤著腳,拼盡全力用鐵鍬裝沙子。
原來,這并不是“棄嬰”,而是一個一手抱磚,一手抱娃的辛苦母親。

有網友評論說:孩子這么小,就帶著孩子出來工作,太不負責了。
可身為母親,我卻對她的選擇感同身受。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愿一身強悍?
比起手心朝上,她只是想選一種更有安全感的生活方式。
有很多人都說:
“全職媽媽就是沒事惹事,就是矯情。
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整天活得就像個怨婦,根本不知道她們到底想怎樣?”
其實,全職媽媽需要的,不過是一份理解,一份體貼。
記得后臺曾有個媽媽留言,說她被丈夫的一句話給說哭了。
她是一個新手媽媽,孩子4個月大,她全職在家帶孩子。
那天,丈夫回來,看到亂糟糟的客廳,臟亂的廚房,第一句話不是責怪她不收拾,而是略帶憐惜的一句:
“累了吧,辛苦你了。”
這七個字,不輕不重地砸在她的心頭。
看著丈夫彎腰收拾起客廳的玩具,把堆在廚房的碗筷洗好,她突然忍不住哭了。
很簡單的一句話,很小的一件事,卻讓她有一種被愛包裹的感覺。
像是一個人在黑暗的隧道里走了很久很久,走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突然有個人拿著燈走了進來,讓你不再覺得窒息和絕望。
吃了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點甜就心滿意足了。
所謂夫妻,不是各自為營,而是兩個人互相扶持,守望相助。
每個全職媽媽都放棄了大部分自己,真的很需要丈夫用多一份體貼填補回去。
點個贊吧,愿每個媽媽都被歲月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