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孩子的問題,家長會說出一大堆:孩子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需要家長督促,孩子學習無信心、自制力差,厭學、粗心大意,不求上進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不是孩子單方面問題,需要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才能逐步解決。
作為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也最難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原因是,家長的那一套教育孩子的辦法,孩子早就聽厭煩了,家長有沒有新的教育辦法。
孩子產生的一切問題,大部分都可以通過有效溝通進行解決,怎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呢?
1、家長應當放低姿態,與孩子做朋友
許多家長,常年以教育孩子的口氣跟孩子說話,這種命令式的教育方法,最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感,尤其是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見解之后,家長再用教育孩子的方法說教孩子,孩子就產生逆反心理、不在聽從家長。
家長與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放低姿態,有意識弱,遇到事情先讓孩子拿主意,把孩子當大人,長期下去,就養成了孩子就會思考,就會逐漸有責任感,家長在孩子的意見上只做參謀。
遇到孩子決策錯誤時,家長應善意的提出錯誤的原因,善意的提出改進意見,如果孩子一味地堅持錯誤觀點,就讓孩子試錯,等到結果出現問題后提醒孩子錯在哪里,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豐富經驗。
家長如果經常把孩子當大人,把孩子當朋友,孩子就敢于講真話,能夠與家長進行溝通,一切問題就能夠擺在明處,孩子有了問題就容易解決。
比如說,孩子在學校有了問題,家長不問,孩子也會主動去說,家長就可以隨時提出建議。

2、家長應站到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才能與孩子更好的溝通
人們意見不一致的根本原因,大都是基于每個人所占的立場不同,如果大家都能夠在遇到問題時,站到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問題就很容易想通了。
家長與孩子溝通也是一樣,家長如果能夠站到孩子的立場上,家長就容易理解孩子是如何想的,就容易與孩子意見一致。
尤其是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家長應當讓孩子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講清楚,讓孩子考慮如何解決,家長只是給孩子提建議。
3、家長應多表揚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
孩子在家長面前不說話或說話不多的原因,就是平時家長說話太多,家長太強勢,孩子在家長們面前不自信。
家長如果想讓孩子多說話,想讓孩子有自信,家長一定要多表揚孩子,少說話,遇到事情讓孩子出頭說話,自己不說話或少說話。啥時候孩子在家強勢了,孩子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總之,建立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需要全家共建,需要有效溝通,尤其是讓孩子強勢,家庭的話語權越早讓給孩子,孩子就越早長大成人,讓孩子從小撐起這個家。孩子就是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想了解更多知識,請關注我的頭條號主頁。
(以上圖片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