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子溝通的管道,這個概念來自于李潔博士,她是中國十大創新人物,也是為新中國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教育家,她首次提出了親子關系中溝通“管道”的觀點,認為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建立在良好的親子溝通之上,而良好的親子溝通需要一個特殊的“管道”。
2.溝通三要素:
① 尊重的態度
② 正向的語言
③ 肯定的動作
從管道的角度來看,父母是否尊重孩子是親子管道是否銜接上的關鍵,真正的溝通,應該是你說我聽,我說你聽。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溝通。
父母尊重孩子,讓我們溝通的管道先銜接起來,是溝通的第一要素。
除了正向的語言之外,父母說話時的語氣,態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媽媽的表情是笑的, 可聲音是惡狠狠的,孩子也能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憤怒,這樣他們交流的管道也是堵塞的。
對孩子來說,父母鼓勵,接納性的語言以及語言的傳達出來的情感都是能夠讓孩子打開心扉的因素,如果父母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是給予否定或者不在意,又或者語氣惡狠狠的,那 其實就是在把孩子推開。這樣溝通的管道就不能自然的流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父母一定要與孩子有足夠多的肌膚接觸,一定要多擁抱孩子,沒有身體的接觸,就沒有情感發生,情感不是虛幻飄渺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觸,才能有 更多的情感。有了情感,溝通的管道才能流通起來。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肢體的動作有時 候比語言更能讓他安撫。
譬如孩子哭鬧的時候,正確的肢體動作應該是什么呢?正確的動作應該是蹲下來,胸對胸 的擁抱孩子,這樣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同時用你一只手的手心對著他的脊椎骨,由上而下 單向撫摸,這樣能馬上安撫孩子的內心,因為人的直立靠脊柱的支撐,而脊柱骨的背面是一條人體中很重要的脈-中脈,這種撫摸的動作能給孩子得到安撫。除此之外,父母一個充滿期 待的眼神,一次充滿愛意的撫摸,把孩子摟在懷里,這些肢體安撫的動作都會把父母的愛和關切直接送入孩子的心田。
3.親子溝通的方法
① 了解孩子的訴求–有效的傾聽
② 說出父母的期望–有效的表達
當和孩子的溝通管道打開后,父母還需要考慮的是:
① 和孩子需要溝通的是什么事?這件事孩子的訴求是什么?
② 這件事父母的期望是什么,父母希望給予孩子怎么樣的引導?
③ 孩子是否能聽懂父母的信息和意思。
說出父母的期望–有效的表達
①第一種有效表達方法是:我訊息
② 第二種有效的表達方法是:一致性話語
第一種有效表達方法-我訊息 總結起來就是 4 步:
①第一描述事實,
② 第二,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③第三,表達產生這個感受的原因;
④第四:說出自己的期望。
第二種有效表達方法-一致性話語,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
① 有效解決的第一個方法:問題外化
②有效解決的第二個方法:幽默的表達
父母要始終明白的一句話是,孩子不是問題,孩子的問題才是問題,所以在遇到的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把孩子和孩子的問題分開,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去和他們溝通。
把問題外化,就是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把問題和人分開,當這樣分開的時候,孩子就能站在一個更客觀的角度上,站在一個第三方的角度上開始去思考,
我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我怎么來解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