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是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還是著名的詩人。
毛主席的詩詞,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洋溢著革命者的豪情壯志和浪漫情懷。其中,也還有一些悼亡致哀的詩詞,讀來感人肺腑。今天。我們來賞析毛主席的一首詞《蝶戀花·答李淑一》,從中來領悟一代偉人的細膩感情以及對生死的看法。
其實,大多數初讀《蝶戀花·答李淑一》的,都會有幾個疑問,比如,李淑一是誰?毛主席為什么會專門給她寫一首詞?開篇第一句“我失驕楊君失柳”,“驕楊”中的“楊”明明就是毛主席的妻子楊開慧,為什么不用“嬌”而要用“驕”?詞中的“君失柳”,“柳”指的是何人?
我想,只有把這些問題都理清楚了,才能真正讀懂這一首詞,讀懂毛主席在細膩的感情背后所隱藏的偉人的家國情懷。
一、楊開慧是李淑一的閨蜜,還是她的“紅娘”
楊開慧烈士,大家應該是很熟悉的,這里不贅述。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淑一是楊開慧烈士的同學和閨蜜。
李淑一與楊開慧同歲,于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縣白箬鋪鎮桃林村,是書香門第,1997年逝世。李淑一上中學時與楊開慧是同學,并結為好友。楊開慧與毛澤東結婚之后,將柳直荀介紹給了李淑一,1925年,柳、李二人結婚,所以,楊開慧是他們的“紅娘”。
那么,楊開慧又是如何認識柳直荀的呢?根據對毛主席和柳直荀的簡歷可以判斷,柳直荀1912年考入長沙廣益中學,結識了何叔衡、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者,并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楊開慧與毛主席1920年結婚之后,就通過毛主席認識并熟悉了柳直荀,然后將柳直荀介紹給了自己的同學、閨蜜李淑一。1925年,李淑一與柳直荀結婚。
二、“驕”“嬌”背后,是一代偉人對妻子的懷念與敬仰
稍稍跳開一下,來講講“驕”“嬌”二字。按照常理,對妻子一般都會用“嬌”字,所謂“嬌妻”嘛。而楊開慧烈士本身出自于書香世家,知書達理,也確實是一個弱女子,用““嬌”肯定更加合適。但慣于煉字的毛主席,為什么在詞中說“我失驕楊”而不說“我失嬌楊”呢?
這還得從楊開慧烈士的生平說起。眾所周知,楊開慧是早期的共產黨員(1922年入黨),是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大革命失敗之后,毛主席前往湘贛邊界組織秋收起義,楊開慧帶著3個孩子回到長沙板倉,開展地下斗爭。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敵人想通過楊開慧抓住毛主席,要她公開宣布與毛主席脫離夫妻關系。楊開慧堅定地說,“我死不足惜,惟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犧牲我小,成功我大”。當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刑場英勇就義,年僅29歲!
這樣一名嬌滴滴的弱女子,其內心之強大,革命理想意志之堅定,有哪里有絲毫“嬌”氣呢?而“驕”的本義是“馬背拱起”,隱含著“高大雄壯”的含義。所以,這里的“驕”暗含對比,用藝術的手法,形象寫出了楊開慧烈士精神之崇高,人格之偉岸。
根據史料記載,這一首詞中,原作本為“我失楊花君失柳”,詩人在草寫時,靈感突發,將“楊花”改為了“驕楊”,并特別解釋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一個“驕”字,瞬間讓悲哀化作了敬仰!如果用“嬌”字,就沒有了這樣深刻的含義,俗了!
三、柳直荀是李淑一的丈夫,可惜英年早逝
“我失驕楊君失柳”中的“柳”,指的就是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據百科介紹,柳直荀,189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高橋鎮中蘭村,其父柳午亭學貫東西,曾執教日本陸軍士官大學。柳直荀1912年考入長沙廣益中學,后考入雅禮大學預科,在此結識了進步人士楊昌濟(毛主席的岳父,楊開慧的父親),以及毛澤東、何叔衡、張昆弟等人,在毛澤東等人影響下開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1920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2月,經何叔衡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任湖南省農民協會秘書長,參加過南昌起義,組建了洪湖獨立團,著名的洪湖赤衛隊,就是其中的武裝之一。1932年,因肅反擴大化被錯殺,時年34歲。1945年4月,中共中央給柳直荀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四、答李淑一,是革命戰友對革命遺孀的慰藉
毛主席會專門給李淑一寫一首詞,而“答李淑一”,說明李淑一先給毛主席寫了詩詞或者信之后,毛主席回贈的。確實,身為共和國領袖的毛澤東,在繁忙的國事之余,并沒有忘記那些早年和他并肩戰斗而犧牲的烈士們。1957年5月,他給李淑一寫信,請她代為祭奠柳直荀烈士。
李淑一接到毛主席的這封信后,即將她1933年夏夜夢中見到丈夫衣帶襤褸,血漬斑斑,大哭而醒,連夜寫下的《菩薩蠻?驚夢》一詞寄給毛主席。全詞如下:
蘭閨索莫翻身早,夜來觸動離愁了。底事太難堪,驚儂曉夢殘。
征人何處覓,六載無消息。醒憶別伊時,滿衫清淚滋。
接到李淑一的《菩薩蠻?驚夢》,1957年5月11日,毛主席寫下了著名的《蝶戀花?答李淑一》,以寄托他對楊開慧和柳直荀的哀思。
在這里,我們就會發現,“我失驕楊君失柳”中的“楊柳”二人,皆為我黨的革命烈士,“我”失去了擁有高遠理想的妻子楊開慧,你失去了愛你一生的丈夫柳直荀烈士,我們的感受,是完全一樣的——對你的悲痛,我完全感同身受。
也就是說,這一首詞,既是寄托自己對愛人的哀思,是一首悼亡詞,又是一首慰藉詞,希望李淑一從對愛人的思念之中,振作起來。
所以,在“我失驕楊君失柳”的沉郁之后,馬上就是一句“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意境深遠,格調為之一變,“楊柳二位烈士的英魂輕輕飄向深廣的長空”。
然后,詞人借此展開豐富的想象,“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烈士的英魂飄到皎潔的月亮上,還詢問吳剛天上有什么? 吳剛捧出了月宮特有的桂花酒。特別是月宮仙女,寂寞的嫦娥看到烈士的英魂,也喜笑顏開,舒展起寬大的衣袖, 在萬里青天為他們翩翩起舞。
背后的意思其實就是寬慰李淑一,你不必為烈士悲傷焦慮,也不必過于思念懷想,為國為民的烈士,不論在人間還是天堂,都會受到無比的尊崇。
前面6句,一句悲傷,5句浪漫,而這一首詞的最后兩句“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悲喜交集,感情噴薄而出,忽然聽到凡間傳來的捷報,兩位烈士的忠魂激動淚流,天地有感而人間大雨傾盆。
看起來是詞人想象兩位烈士聽說革命勝利之后,留下的激動之淚,又何嘗不是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感念烈士們的英勇付出而流出的感激之淚、思念之淚呢?
總之,這一首詞,景象雄渾蒼茫的,既有細膩的悼亡之情,更有樂天達觀、笑看風云的大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可以帶領人們走進讓人心馳神的優美的意境!
確實,作為毛主席,一家人中,6位革命烈士,還有他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大兒子毛岸英,可謂滿門忠烈——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正是因為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有我們今天的生活。而作為烈士的家屬,面對至親的離去,痛苦與思念糾纏,也需要我們活著的人,多一些慰藉、關懷。
現在,全黨都在開展黨史學習,學思想也要學精神,更要把這種精神,化為學習和工作的動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才是對烈士最好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