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為【從《唐宋詞格律》學(xué)倚聲填詞】系列第七期:詞牌《浪淘沙》、《清平樂》之作法分析與填詞技巧。
《浪淘沙》作法分析與填詞技巧
《浪淘沙》格律: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 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
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diào)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樂章集》名《浪淘沙令》,入“歇指調(diào)”,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復(fù)就本宮調(diào)演為長調(diào)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diào),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韻,例用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清真集》入“商調(diào)”,韻位轉(zhuǎn)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并葉入聲韻。《唐宋詞格律》
《浪淘沙》本為唐人絕句,比如劉禹錫、白居易所寫的《浪淘沙》:
- 汴水東流虎眼文,清淮曉色鴨頭春。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浪淘沙》劉禹錫
-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浪淘沙》劉禹錫
我們在前系列中談到【攤破】、【偷聲】的概念,諸如近體詩、絕句入曲時,總會有字?jǐn)?shù)對不上曲調(diào),而需要加韻、減韻的情況。因此,《浪淘沙》發(fā)展到了五代變成了雙調(diào)小令,增韻至八韻,增字至五十四字。
到了柳永處又在上下片首句減字入“歇指調(diào)”,后又自以本宮演成慢曲,叫【浪淘沙慢】,后周邦彥另入商調(diào)又成一體。而浪淘沙自【令】、【慢】的變化之后,其音節(jié)態(tài)度也迥然不同,又別格體例過少,本章就慣以李煜詞為正格,談?wù)勲p調(diào)小令《浪淘沙》的寫法技巧。
唐人歌曲,很多都是直詠曲名而作詞,所以大部分唐曲曲名就表示了詞牌的聲情,比如《渭城曲》、《清平調(diào)》又或者本章所說的《浪淘沙》。
《清平調(diào)》
“唐人填曲,多詠其曲名,所以哀樂與聲,尚相諧會。今人則不復(fù)知有聲矣!哀聲而歌樂詞,樂聲而歌怨詞,故語雖切而不能感動人情,由聲與意不相諧故也。”(《夢溪筆談》卷五《樂律》)
浪淘沙上片
此調(diào)雖然在句法上不出唐曲以四、五、七言為句法的模版,但韻位安排卻使得此詞牌極具起伏之變化。
作為接近近體律、絕詩而例用平韻的小詞,本應(yīng)該在奇偶相生,平仄交替中呈現(xiàn)一種起伏回環(huán)的諧婉的音節(jié)態(tài)度,這種音節(jié)是通過選擇不同的韻部就能呈現(xiàn)非常豐富的表達(dá)的。但《浪淘沙》以其獨特的韻位安排卻呈現(xiàn)出一種“積雨長堤,忽潰千里”的獨特結(jié)構(gòu),無大喜大悲的情感便不適合填此詞牌了。
要填好此詞牌,便需要順著韻位的變化而作章法的處理。在上片的三連平間隔一韻的結(jié)構(gòu)中,我們要將前三韻一并當(dāng)成急流蓄力過程,但在此過程中也要呈現(xiàn)出重輕之層次變法,如果沒有這種變化,就很容易寫的熟滑單一。
上片收尾間隔一韻,雖然看似舒緩,但實際上是通過短暫的停留而將前韻蓄留之力推向更高一層。因此,上片末韻以刷色手法蕩出一層,如果將前三韻比作奔騰的急流,那么第四韻就要構(gòu)筑一面遏流的堤岸,或是臨淵的峭壁。
浪淘沙下片
下片雖然和上片是重頭,但結(jié)構(gòu)安排迥然不同。下片換片的五-四言句下筆越重越好,如瀑布之水,如潰岸之流,用力越大對比越強(qiáng)烈。第三韻則要猛收筆力似落閘,方能在第四韻再掀高潮。
總而言之,《浪淘沙》此調(diào)極具筆勢的落錯,且兼之一浪疊一浪的起伏,是非常難駕馭的詞牌。
拙作示例參看:
浪淘沙 冰花
凍骨鏤花形,暗改生平。凜氛獨擁示孤矜。艷冷游人多不護(hù),愛等紅英。
身在最幽冥,卻夢多情。人間何處看春榮。風(fēng)定冰澌馀一眼,不是新晴。
《清平樂》作法分析與填詞技巧
《清平樂》格律: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
- 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
又名《憶蘿月》、《醉東風(fēng)》。《宋史·樂志》入“大石調(diào)”,《金奩集》、《樂章集》并入“越調(diào)”。《尊前集》載有李白詞四首,恐不可信。茲以李煜詞為準(zhǔn)。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三平韻。
清平樂是有平仄換韻的詞牌。談清平樂之前,我們需要明白【換韻】的概念。【換韻】的意義是通過音節(jié)的切換來制造落錯,用來配合情感起伏推移。因此,在詞中,絕少有平韻換平韻的形式,只有平仄交替,而偶然間的仄韻交替,也只是因為有將其中的入聲代以平聲處理。
木蘭花
如韋莊《木蘭花》別格上片是詞韻第四部仄韻“暮、路、戶”,下片雖然也是換到了仄韻,但卻是換成了入聲“息、滴、覓”。
清平樂上片
《清平樂》一詞,上片四仄韻,句句在韻,又句式變化豐富,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連仄韻的韻位安排是需要避免用入聲韻,蓋因為入聲韻促而短,加上連成短句就非常嘔啞噪雜。
蓋因為韻促,所以此調(diào)上片四-五言句筆法要疏闊,下接的六言句則變化頗多,但不可在同畫面中騰挪,或進(jìn)一層,或蕩開一層,皆可。
下片則從仄韻轉(zhuǎn)入平韻,且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協(xié),這就使得音節(jié)從上片的疏闊挺峭轉(zhuǎn)到緩和低徊,但下片這種六言句的結(jié)構(gòu)是很難形成獨立的發(fā)力點的,因此我們需要用少起伏,多盤旋的方式,通過回環(huán)遞進(jìn)來透出剛勁來。
總而言之,《清平樂》這種上下闋平仄韻互換,前緊促而后轉(zhuǎn)舒徐的結(jié)構(gòu)安排,使得它沒有明確的發(fā)力點,但又極具聲情變化,非常適合寫抑郁不能的情感。
拙作示例參看:
清平樂
斑斕枯藁,寥落斜陽照。總是霜吹顏色杳,飄作年年秋老。
伶仃風(fēng)雨浮槎,尋他煙水人家。誰說桃源將近?聽來便似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