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其他人都是怪獸!”石家莊一初中生玩手機走火入魔!你家孩子手機成癮嗎?1分鐘自測!
暑假期間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難得放假
孩子捧著手機玩游戲
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相信放假過后孩子就會回歸正軌
但是要注意
如果孩子不能科學地使用手機
極易造成手機成癮
網上有這種說法
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
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圖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因為玩手機,一個男孩要打母親,一個走火入魔
記者了解到,近日,11歲的小明(化名)因沉迷手機,媽媽帶他到石家莊市第八醫院就診。就診時,他還一直不停地玩手機、刷短視頻,家長就覺得這樣不尊重醫生,就把小明的手機拿走了。這時候,小明情緒就特別急躁,站起來跟他媽媽推搡,然后就有動手打他媽媽的行為。
接診醫生石家莊市第八醫院精神八科副主任王斌表示,這就是典型的手機成癮了。
手機成癮的孩子并不是個例,王斌介紹,石家莊上初二的小剛(化名)因為沉迷手機游戲住進了醫院。他每天玩手機超過10小時,現實和游戲已經分不清楚。住院后,盡管手機已經被拿走,但他還是活在游戲當中。他覺得其他病人是怪獸,總拿手當槍打怪獸,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
王斌提醒大家,兒童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手機的誘惑,自制力相對較差,外加手機當中的內容極具誘惑力,如果兒童不能很好地使用手機,極易造成手機成癮。
圖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你家孩子手機成癮了嗎?1分鐘簡單自測
手機對兒童的危害,除了會造成近視、肥胖、睡眠不夠,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對學習失去興趣、對現實交往的冷漠化、社交不安全以及增加患精神疾病的概率。
那么如何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手機成癮呢?
1.沉迷于手機游戲。總是想著之前玩的游戲或期盼著玩下一個游戲,手機游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動。
2.手機游戲被停止后,出現戒斷癥狀,這些癥狀包括煩躁,焦慮,悲傷等。
3.耐受性增長,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
4.試圖控制自己不玩手機,但發現控制不了。
5.除了玩兒手機以外,對之前的愛好和娛樂失去了興趣。
6.盡管知道已經因為玩手機出現了心理問題,仍然繼續過度使用。
7.關于玩手機的時間和內容量,而欺騙家庭成員、老師或其他人。
8.通過玩手機來逃避或緩解負性情緒。
9.由于玩手機損失、損害或失去重要的關系、工作、教育機會和職位機會等。
如果孩子符合以上9條當中的5條就要警惕,很可能他們已經手機成癮了。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不能簡單粗暴,一刀切,完全不讓孩子碰手機,這樣短期可能有效果,但是往往隨著家長的警惕性下降,孩子又撿起手機了。
對于孩子玩手機,家長正確的做法是疏導而不是堵,有松有弛,有放有收,才能達到讓孩子科學使用手機的目的。
解決孩子成癮,醫生支招3條建議
王斌介紹,解決孩子手機成癮,可以從以下3點入手:
1.先改變自己,再改變孩子
絕大部分沉迷于手機的孩子,都處于家庭關系緊張的狀態。包括親子關系、父母關系、家庭其他成員的關系。甚至可以這么說:孩子的成癮是家庭功能失調的表現。
所以父母要先改變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建立一個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有足夠的支撐力回到現實生活中來。
2.豐富孩子的閑暇娛樂生活
引導孩子把生活重點轉向其他方面,通過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的生活重心逐漸離開手機。
3.著力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可以采用一些恰當的手段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例如幫孩子建立正常的生活作息。
此外,可以鼓勵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持續不斷的體能鍛煉,不但對孩子身體健康大有幫助,對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會大有提升。
孩子使用手機的過程中,家長注意這些問題
拒絕手機成癮,并不是說孩子不能用手機,孩子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注意這些問題,可以讓孩子科學利用手機。
孩子使用手機時,家長要充分參與:小孩子一定要在家長的陪同下使用手機。
制定使用的規則:在孩子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后,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機條約。
鼓勵孩子探索:對孩子的限制太多,很容易產生令而不行,禁而不止的后果。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兒童網絡中自由穿行。
維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可以采取一些手段,避免使用手機對孩子身體造成不適。例如:手機屏幕的亮度調到適合的亮度;注意使用手機時的姿勢;把控好孩子每次使用手機的時長;使用完手機后,帶領孩子做一些幅度較大的伸展運動等。
特別提醒
當家長處理不了孩子的問題時
不要諱疾忌醫
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以便可以及早地發現是否有其他精神問題
盡早治療和干預
不要讓手機
成為孩子健康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王珊
編輯:夏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