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
對于家長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孩子教育好,這也是任何事業(yè)都比不上的成功。
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對孩子的教育時間一但錯過,影響的可能是孩子一輩子的幸福。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堅持不斷的學習,努力的提升自我,才能輔導得了自己的孩子,負擔得起對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么說的:“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strong>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管,有教,有獎,有罰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當一個孩子出現(xiàn)問題,往往就意味著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及時自省、自查。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的未來。
家庭教育的十個坑 ,家長自查一下,看自己是否中招。
第一個坑:沒有底線的關愛, 導致孩子不知道珍惜。

許多父母對著孩子總是一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的心態(tài)。殊不知,孩子不見風雨,哪里見得到彩虹呢?父母無底線的關愛,只會被孩子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久之,孩子就不會珍惜父母的付出。
第二個坑:父母無休止的嘮叨,導致孩子叛逆思想的出現(xiàn)。

很多時候 ,父母會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義無休止的對孩子“說教” 。其實,有時候“說教”過頭了,就變成了孩子眼中的嘮叨。父母越是以家長的“架子”說教孩子,孩子越是會本能的產(chǎn)生抵抗的情緒。不知不覺中,孩子叛逆的思想就會越發(fā)嚴重。
第三個坑:包干孩子的一切事情,導致孩子缺乏自主能力。

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從小就過著豐衣足食的舒適生活。在家里都是爸爸媽媽疼著,爺爺奶奶護著,很多孩子都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甚至有些家長心疼孩子作業(yè)多,幫孩子寫作業(yè)的都有。若父母一直這樣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務,其實就是把孩子養(yǎng)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也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孩子將來出來社會,未來的路還是得靠孩子自己去走,家長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家長適時的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多動手,培養(yǎng)孩子自我生存的本領,其實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護。
第四個坑: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太大,超過孩子自身的條件。

每位父母,心里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
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過高,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若是孩子成績平平,父母整天在孩子耳邊說:“將來一定要考清華北大 ?!奔议L的希望雖然是好的,可是對一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讓他(她)一定要考上國內(nèi)頂尖學府,這也太為難孩子了吧!
每個孩子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寶貝,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使命。家長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花期都一樣,家長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靜待花開就好!
第五個坑:父母批評孩子太多,導致孩子都沒有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了。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面對孩子成長路上的一些“棘手”事情,自己不自查,自省,就會一味的批評孩子的不是。這樣處理問題的方式只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越來越自卑,甚至連學習方面前進的動力都沒有了。
有一本育兒書里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所以,孩子的優(yōu)秀離不開優(yōu)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問題也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息息有關。
我覺得: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什么樣的父母教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
董卿有句話說得很好:“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父母就要努力讓自己變成什么樣的人。
第六個坑:父母一味的順從孩子,導致孩子不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成長中的孩子就像是一棵正在生長的小樹苗。家長一味的順從孩子,其實就是任由樹苗生長。即使小樹苗長出不少橫生枝條也不去修剪一下 。那孩子成長中就會出現(xiàn)許多小毛病,養(yǎng)成許多壞習慣,若父母一再順從孩子、只會寵壞孩子。社會,可不會遷就你家孩子 ,給你家孩子讓步。
所以說:凡事講規(guī)矩。沒有規(guī)則的愛,沒有底線的順從孩子,那是害了孩子,不是愛孩子的表現(xiàn)。
第七個坑:在意太多,導致孩子要挾家長。

現(xiàn)在,很多父母把孩子看得太重,覺得孩子就是自己的天,自己就是為了孩子而活。一貫的做法就是:把孩子高高的捧到云端,結(jié)果往往就是讓自己卑微到泥土里,即使這樣毫無底線的付出,孩子也不一定就會領情。
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父母,就很容易失去了自我。有時候,這樣的“卑微”之舉,就能成為孩子要挾父母的法寶。
因此就有了那些:一言不合就嚷著要離家出走、又或者不讓玩手機就要鬧翻天,不把家里搞得雞犬不寧,誓不罷休的目的。
這樣的家庭教育,肯定是會給家庭帶來不幸的結(jié)果。
第八個坑:讓孩子享受太多物質(zhì)生活,導致孩子不知道原來節(jié)儉才是美德。

目前,很多父母都誤解了“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的意義。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是周總理說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的具體出自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這句話是周總理站在國家層面說的,適合國家層面,也適合家庭。
“再苦不能苦孩子”,是中國父母真實心態(tài)的寫照,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很多八零后,九零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祖父母以及三姑六婆七舅八姨都把愛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按道理說,為孩子付出了這么多愛和金錢,孩子一定會幸福快樂的長大并且很明事理。
可是現(xiàn)在看來,并非如此哦!很多孩子享受慣了物質(zhì)生活,你讓她(他)們學著節(jié)儉,似乎成了一件難事。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古不變的道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就忽略了。
所以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在物質(zhì)上什么都給孩子最好的,導致現(xiàn)在養(yǎng)出不知道節(jié)儉的孩子,也是父母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第九個坑:滿足孩子太多的要求,導致孩子缺乏快樂。

現(xiàn)在,有些孩子的父母認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與支持。事實是,孩子越容易從父母那里得到滿足,就越不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
第十個坑:溺愛太多,導致孩子不能成才。

中國有句古話:“慈母多敗兒”。
意思就是父母“慈愛”過頭了,就會把孩子培養(yǎng)成敗家子。
中國古話里還有一句狠話:“慣子如殺子”。
寵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溺愛孩子就是父母的過錯了。
過度寵愛孩子,會讓孩子不懂規(guī)則,沒有教養(yǎng),為人處世沒有分寸,進入社會后一定會輸?shù)煤軕K。
以上家長教育孩子時容易踩的十個坑,家長有沒有中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