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評分】??????
為了您能擁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漫游在云海的鯨魚
致力于分享富有啟發性的讀書筆記和影視評論
—
#點評
###主體思想
在《貓城記》中,老舍雖然采用童話故事的形式,但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文章進行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批判。《貓城記》中的“笑”不再是“笑”,笑中帶著諷刺與嘲笑,鞭笞中華民族的品性陋習,在每個笑聲背后都暗藏著某種讓國民感到內心沉痛的蘊意。老舍先生寫作貓城的目的就是與自己的國家與社會相比較,貓城就是代表著當時的中國,而貓人則代表著當時的中國人。在《貓城記》中,涉及到政治、經濟以及外交和教育等問題,并指出“立國”需先“立人”的救國之道。
###藝術特色
《貓城記》中的反烏托邦社會,凡正常秩序以及規范等符合大眾價值觀的東西均被顛覆,喪失了合理性,并將其表述為全民狂歡。通過陌生化的藝術手法,老舍對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以及現實社會和人情冷暖等無情的進行了諷刺,并且巧妙的規避了很多寫作上的阻力和障礙。既可以避免直刺當局而造成麻煩,又以鮮明的人物形象加大了諷刺力度。
《貓城記》的反諷,主要是指能指、所指之間的背離統一。對于該小說的反諷而言,其最為顯著的修辭特征,言非所指是最為突出的特點。基于詩學視角來看,借用瑞恰茲所言,反諷來自對立物的均衡,通常沖突、排斥以及抵消等方面,結合成平衡狀態。事實上,貓國人即為當時的國人,采用反諷手法說明老舍在國民劣根性方面諷刺的同時萬般無奈之感。
《貓城記》中的強烈對比,主要體現在獨異個人、庸眾之間。在現代中國文學領域中,最不不缺少的一種人就是很少以獨立個體呈現。雖然其面目模糊,難以考究,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缺普遍存在,比如街頭鬧市以及茶館飯堂亦或是尋常巷陌等去處,均有他們的身影。這說明這種思想已深入骨髓,并且演變成一種扭曲的文化現象,文化影響長期余存。《貓城記》中的人物對比非常的鮮明,諷刺意味也非常的強烈,同時也折射出老舍先生的悲觀與絕望 。
—
#正文
這樣坐了許久,我的眼慢慢的失了力量;可是我并不敢放膽的睡去,閉了一會兒,心中一動,努力的睜開,然后又閉上。有一次似乎看見了一個黑影;但在看清之前就又不見了。因疑見鬼,我責備自己,又閉上了眼;剛閉上又睜開了,到底是不放心。
時間在這里是沒有絲毫價值的,好似等了幾個世紀他才離我不遠了;每一步似乎需要一刻,或一點鐘,一步帶著整部歷史遺傳下來的謹慎似的。東試一步,西試一步,彎下腰,輕輕的立起來,向左扭,向后退,像片雪花似的伏在地上,往前爬一爬,又躬起腰來。
不要說動一動,我猛一睜眼,他也許一氣跑到空間的外邊去。我不動,只是眼睛留著個極小的縫兒看他到底怎樣。
我看出來了,他對我沒有惡意,他是怕我害他。他手中沒拿著家伙,又是獨自來的,不會是要殺我。我怎能使他明白我也不愿意加害于他呢?不動作是最好的辦法,我以為,這至少不會嚇跑了他。
他離我越來越近了。能覺到他的熱氣了。他斜著身像接力競走預備接替時的姿式,用手在我的眼前擺了兩擺。我微微的點了點頭。他極快的收回手去,保持著要跑的姿式,可是沒跑。他看著我;我又輕輕的一點頭。他還是不動。我極慢的抬起雙手,伸平手掌給他看。他似乎能明白這種“手語”,也點了點頭,收回那只伸出老遠的腿。我依舊手掌向上,屈一屈指,作為招呼他的表示。他也點點頭。我挺起點腰來,看看他,沒有要跑的意思。這樣極痛苦的可笑磨煩了至少有半點鐘,我站起來了。
假如磨煩等于作事,貓人是最會作事的。換句話說,他與我不知磨煩了多大工夫,打手勢,點頭,撇嘴,聳鼻子,差不多把周身的筋肉全運動到了,表示我們倆彼此沒有相害的意思。
直到家將的眼珠幾乎弩出來,才換一口氣;換氣后再吹,身子前后俯仰了幾次,可是不肯換氣,直到快憋死為止,有兩名居然憋得倒在地上,可是還吹。貓國的音樂是講究聲音長而大的。打的都是像梆子的木器,一勁的打,沒有拍節,沒有停頓。吹的聲音越尖,打的聲音越緊,好像是隨著吹打而喪了命是最痛快而光榮的事。吹打了三通,大蝎的木棍一揚,音樂停止。二十名家將全蹲在地上喘氣。
其實就是在隱喻鴉片戰爭時期,各國勢力侵華,掠奪中國。這里的貓國就是吸食鴉片的晚清政府,他們不敢進攻撤退投降倒是非常迅速,處處依附國外勢力,妄想憑借外國人的幫助而穩定國家局勢,為此趨炎附勢低三下四委曲求全。這些代表英法等國外勢力的外國人們絕不會相互之前產生沖突打仗損害自己,他們會迅速達成一致的協議,目的都是進一步侵吞中華國土。
大蝎們甘心忍受這個,甘心不自強,甘心請求外人打自己家的人。又是誰的過錯呢?有同等的豪橫氣的才能彼此重視,貓國人根本失了人味。難怪他們受別人這樣的戲弄。我為這件事心中不痛快了好幾天。
【我的書評】
作者在這里聲嘶力竭地吶喊,看見中華文明的衰落與毀滅是一件多么痛徹心扉的事情。按照作者當時所處的時代,他當時還看不到中國的希望在何方,這些話語更是情深意切字字戳心。
***
【原文】
文明與民族是可以滅絕的,我們地球上人類史中的記載也不都是玫瑰色的。讀歷史設若能使我們落淚,那么,眼前擺著一片要斷氣的文明,是何等傷心的事!
將快死去的人還有個回光返照,將快壽終的文明不必是全無喧囂熱鬧的。一個文明的滅絕是比一個人的死亡更不自覺的;好似是創造之程已把那毀滅的手指按在文明的頭上,好的——就是將死的國中總也有幾個好人罷——壞的,全要同歸于盡。那幾個好的人也許覺出呼吸的緊促,也許已經預備好了絕命書,但是,這幾個人的悲吟與那自促死亡的哀樂比起來,好似幾個殘蟬反抗著狂猛的秋風。
【我的書評】
然后有幾個人站起來了,你絕不能說沒有拯救的希望,倘若世界上沒有了光,那么這幾個人就化身成了那燃燒的火炬。幾個人的悲吟與那自促死亡的哀樂比起來,好似幾個殘蟬反抗著狂猛的秋風。
***
【原文】
這幾個人的悲吟與那自促死亡的哀樂比起來,好似幾個殘蟬反抗著狂猛的秋風。
【我的書評】
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時期,世界上諸多勢力之所以敢聯合起來欺侮晚清政府,除了其軍事能力不強之外,不也是因為其喪失掉了為一國之尊嚴嗎?
***
【原文】
我問:“貓國的所以這樣貧弱是否因為外國的聯合起來與他為難呢?”“有那么一點。但是,在火星上,武力缺乏永遠不是使國際地位失落的原因。國民失了人格,國便慢慢失了國格。沒有人愿與沒國格的國合作的。我們承認別國有許多對貓國不講理的地方,但是,誰肯因為替沒有國格的國說話而傷了同等國家的和氣呢?火星上還有許多貧弱國家,他們并不因為貧弱而失去國際地位。國弱是有多種原因的,天災,地勢都足以使國家貧弱;但是,沒有人格是由人們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別人的同情的。以大蝎說吧,你是由地球上來的客人,你并不是他的奴隸,他可曾請你到他家中休息一刻?他可曾問你吃飯不吃?他只叫你看著迷葉!我不是激動你,以便使你搶劫他,我是要說明我們外國人為什么小看他們。
青年總應當有些血性;可是我們的青年生下來便是半死的。他們不見著一點小便宜,還好;只要看見一個小錢的好處,他們的心便不跳了。平日他們看一切不合適;一看到便宜,個人的利益,他們對什么也覺得順眼了。
你似乎是說,你們永遠不自己對自己的事想自己的辦法,而是永遠聽見風便是雨的隨著別人的意見鬧?你們永遠不自己蓋房子,打個比喻說,而是老租房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