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起來,我拿棍子揍了哈,你看看,你起個床,都快半個小時了。”
“你看看都幾點了,還不睡覺,還偷摸玩手機,明天還想不想上學啊?”
“都該走啦,還換什么帽衫啊,要遲到了,知道不知道。”

這一周,七天里面有四天,都沖大兒子發飆了,原因很簡單,但是就是沒有忍住自己,仿佛那一刻,孩子的行為就像一把導火索,轟的一下,點燃了我心中的火山。
暢銷書《覺醒的媽媽有力量》里介紹到:跟孩子說了幾遍,當他不愿意遵循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責怪批評,而不是心情平和地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我們常常意氣用事,很少自我覺察,時間長了就會形成大腦的路徑依賴模式。所以當自己面臨相似的場景時,大腦會對這種行為進行優先選擇,并進一步形成自動化反應。”

因此,當我們想要讓自己有更多的覺察,想要更好的處理孩子的問題,就需要刻意練習,直至形成新的路徑依賴。比如,在自己冷靜期間,可以告訴孩子,如果自己生氣發火,讓孩子提醒自己“媽媽,你的壞脾氣又出來作怪了”。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面對自己,更好的處理好親子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