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癥發病于2歲半到30個月以內。男孩明顯多于女孩,國外文獻報道男女患病比例為26~57:1。兒童孤獨癥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內向性孤獨、言語交流障礙和動作刻板重復,被稱之為孤獨癥三聯征。


內向性孤獨表現為拒絕交往和不能與人進行情緒交流,顯得極度孤獨。拒絕交往的特征性癥狀是避免被注視,不能與人進行目光的接觸,對人的反應就像對物一樣,甚至對親人的呼喚也不產生反應,仿佛與己無關,根本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建立友誼關系;不能與人進行情緒交流則既不會主動去尋求別人的關愛和安撫,也不會體察別人的喜怒哀樂,甚至不喜歡被撫抱、被親吻,即使對父母的愛撫行為也不產生微笑或歡躍的反應,對待父母的感情反應就像對待陌生人一樣。

言語交流障礙表現為沉默不語和與人交談缺乏應對。沉默不語在任何情景下都會出現,如非與人交流思想不可,也傾向于手勢和肢體、頭部動作表達,使人懷疑是否是啞巴;與人交流缺乏應對則表現為不管別人的感受自顧自地講話,且語調平淡,缺乏節奏,也表現為用錯詞匯,尤其是代名詞,故常常使人感到不知所云。

動作刻板重復表現為強迫性地要求保持同樣狀態,如吃同樣的事物、同樣的衣服‘玩同樣的游戲、走同樣的路線等,顯得極端地墨守成規。如果環境發生了變化讓其隨之改變,則會表現出不愉快和拒絕。同時,刻板、反復繞動自己的手指、刻板地搖擺身體等。此外,約有3/4的兒童孤獨癥患者有真正的智力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