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一個社會熱點話題……青春期的孩子厭學,家長該怎么辦。
首先,我們說厭學是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孩子可能長時間不上學,有的孩子可能每隔一段時間請假,上學比較困難,等等。這些現象會讓家長頭疼,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出現一些問題。

孩子厭學怎么辦?
厭學,既是問題,也是信號
如果孩子因為家庭原因厭學,比如父母關系、親子關系、父母和長輩之間的關系,導致孩子厭學,就要從家庭的角度幫助孩子。
從某種角度來看,厭學是孩子的自我保護措施,因為如果堅持下去,可能會有更麻煩的事情。

因此,我們說,厭學的核心是社會和家庭對孩子的要求,與孩子想要追求的東西發生沖突,最終導致不可調和的沖突。孩子們只能通過不上學來暫時避免這種沖突。
當人們不能自己做決定,不能安排自己的思維和行動時,他們就會感到厭倦。孩子們真正厭倦學習的不是上學,而是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他們不能決定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節奏。
當孩子厭學時,家長如何幫助厭學的孩子恢復上學,重新適應學校生活呢?
冷靜下來,相信孩子
首先,冷靜下來,最重要的是相信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不會愿意讓他們的未來一團糟。沒有這種信任,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重新梳理父母與孩子的關系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上學就是泥扶不上墻,但其實孩子心里也有很大的矛盾和沖突,壓力很大,但表現形式不同。
孩子們呆在家里是一件非常不舒服的事情,尤其是想到他們的同齡人在學校,想到時間一天天過去,他們會有焦慮,但他還沒有準備好處理沖突和沖突,所以他暫時不能回到學校。
厭學似乎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但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家長不要指望馬上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改變需要一個過程,俗話說病來如山,病去如絲。

自我認同
青春期兒童的核心心理任務是自我認同。
兒童童年建立的身份將慢慢分解,然后形成新的身份。當他們無法在學校和家庭環境中順利完成這項任務時,他們會避免或調整厭學。

溝通不能急
與厭學兒童溝通時一定不能著急,要知道重點在哪里。
首先,把孩子和不上學分開,不要把一切都和不上學混在一起。比孩子想點零花錢,父母說你不上學需要什么零花錢…這些事情會讓孩子覺得不上學就成了低人一等,什么權利都不值得擁有。他們會覺得父母愛我上學,而不是愛我。這個時候,親子關系會變得更加緊張。因此,首先要把孩子和不上學的人分開。他不上學還是父母的孩子,值得父母去愛。還有很多閃亮的東西。
如果父母用非常嚴格的要求強迫孩子不要厭學,必須回到學校,孩子可能會回到學校,但這可能只是暫時的;如果父母用愛、欣賞和理解與孩子相處,孩子可以在青春期的復雜過程中慢慢調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支持、信任和尊重,他們可能更容易回到學校,回到學校后會更穩定。
即使在殘酷的競爭中,他們也會保持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