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人在未知的空間領域對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前途命運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表現情緒。焦慮發生時人們的通常表現是掛念、憂愁、煩躁、著急、緊張、驚慌的一系列的不安心理活動。焦慮的產生與事物難以預料、發展情況難以應對有直接關系,但隨著時間推移,事過境遷后焦慮的心理表現也會逐漸解除。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沒有客觀因素影響而處于焦慮狀態,常由于擔心重癥疾病患者焦慮、面臨考試或等待各項結果以至于出 現誠惶誠恐、緊張不安的狀態,焦慮是一種人類正常的情緒表達和情感反應,但是過度或較弱的焦慮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焦慮本是不是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情感反應,但當焦慮情緒發泄過度或長期處于柔弱的焦慮表達情緒時容易形成生理性疾病。通過對焦慮的了解發現焦慮可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兩種,(1)現實性焦慮 其中現實性焦慮區別于病理性焦慮。焦慮的產生多發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威脅及挑戰是躁動不安情緒的反應。這樣的焦慮來自于現實客觀威脅,當威脅消失后焦慮情況也隨之消失。人體本能對現實性焦慮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焦慮情緒的產生有助于激發個體積極應對挑戰,發揮自身潛能來應對現實威脅。為此,人類在長期的進化中為了適應環境和抵御威脅事物的一種行為反應方式,是積極解決問題的基本情緒流露。(2)病理性焦慮 沒有具體的焦慮原因就開始感受到不安、惶恐和緊張,不存在任何顯示依據焦慮使人感受到大禍臨頭、災難發生并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不安臨床表現發生,患者常常伴有主觀痛苦感和自我社會功能降低的損傷。患者在發病期間除了緊張情緒流露外還同時包括氣短、心悸和胸口不適等身體不適情況伴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