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學生,剛上大學一年就告知她可能患上了抑郁癥。高中時期還正常,為何到了大學短短一段時間就會出現這個問題呢?

可能還要從她的高中說起,她是在衡水地區上的高中,是接受得衡水模式的教育,而衡水模式的教育更講究集體性和嚴格性,多年在衡水地區的學校,讓這個姑娘有些古板,當然跟自己本身的性格也有關系,并非所有被衡水教育熏陶過的孩子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她高考成績一般,沒有自己當初希望的那樣,最后考上了一個二本大學,當然這個成績比留在她本縣的同學的情況要好得多,不過小姑娘的心氣比較盛,于是在大學中就出現了問題。

她所在的大學氛圍是比較寬松的,說白了就是努力學習的學生并不是特別多。在高中的時候其他的同學都是為了高考這個目標在努力,沒有多大差異,而到了大學后,她發現自己并沒有很快的適應大學生活。
當周圍的人都憑借自己的想法,做著不同的事,讓她產生了心態上的失衡。自己學的時候,還總有人在冷嘲熱諷。加之生活習慣的各種問題,讓她感覺到大學的友誼沒有高中時候的單純和快樂,難以交到知心朋友,總沉湎于過去。

不到一年時間,心態就發生了變化。她自述:情緒非常低落,整日愁眉不展, 對人生的前途感到灰暗,渺茫。故常易產生悲觀失望和消極觀念,嚴重時有消極行為。經常會在自責自罪等罪感感認為對不起家人,對不起社會,常有“廢人”。無法勝任工作,有明顯的無助感和絕望感,飲食明顯減少,無食欲,體重減輕明顯……
其實這是很多衡中模式下學生會出現的問題,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自己如何調節。關鍵是在人際關系上如何變通。大學并非交不到好友,實際上大學才是人生中未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基石所在。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與大學同學相處時,應拿出自己誠懇的態度,用真心去待人,即便收獲不到別人的回應,也不要灰心喪氣。成為好友需要共同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只是你還沒有遇到那群人。

之所以可能某些朋友,因為利益離開你,還是三觀不同,及早離開,并非壞事。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也不可能像高中那樣單純,只有從內心保持單純和快樂,才能讓自己的精神不再壓抑。
但是出現了學生的這種情況怎么辦?記得有位多年的好友是過來人,他也曾得過抑郁癥,現在情況已經正常化,對于這個學生他給出建議:1.做運動流汗是必須的 2.多曬太陽 3.尋找能包容你和你溝通的人,可以是親人可以是朋友 4.做一些創作性的東西, 不要想得太復雜, 寫寫文章, 唱唱歌, 拍小視頻, 什么都可以 5.加強一些感情上的聯系,可以有一些興趣,愛好,若是條件允許,可以養小動物 6.需要有精神上的寄托,比如某個強烈的愛好, 做瑜伽踩單車跳街舞, 做工藝、學折紙、畫漫畫、寫歌詞、彈吉他……7.也需要看醫生,要配合治療,如果沒有干預是不會自愈的

最重要的是他提醒,千萬不要相信某些沒得過的人的建議,比如休息多一點,想開一點,放下一點, 自己就會好, 一定要在醫生的幫助下調整自己。這個時間會比較長,但是能治好。還有要明白,治療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可能會不停的打擊你,不要管他們,記住!抑郁癥不是你的錯不是你責任,不要過分介意別人的想法。
您覺得這個19歲的女孩子得了抑郁癥后的生活會是黑暗的么?她究竟能不能走出來呢?
圖源網絡,侵刪。和你一起看教育趣聞,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學科知識
期待您的關注、分享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