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有時間做人。——蘇霍姆林斯基
孩子期末考試,平均分考了五十二分,孩子的母親通過私信老師得知學生成績后,非常生氣,就把孩子一把揪到客廳,責罵起來。并在越說越生氣的情況下,把孩子痛揍了一頓。孩子委屈地哭了一上午,把自己關在臥室里一整天不吃不喝的同時,她也一整天心情十分的郁悶、糾結、心痛地度過了這一天。心中有一種嚴重的挫敗感與無助感,并隱隱感到孩子未來的天空一片灰暗,甚至包括自己的今后人生,還有這個家今后的未來,都是如此一片灰暗…….

其實,在孩子沒有考好,家長的這種對待孩子的態度也太過直接了。其最終結果在孩子因為成績差本來就覺得很慚愧的情況下,又讓母親責罵甚至毆打,一時對母親產生了怨恨之心,也讓母親在他心中的位子一下子被拉低了下來。雖然這位母親的做法讓孩子對她產生了懼怕,但也對維系他們關系的母子之情被徹底摧毀。
家長的這種做法,不但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心里健康與性格形成產生諸多不利的影響,甚至變得更加叛逆,玩世不恭;也讓她在自己一時的憤怒爆發后,并沒有感覺到收獲了什么,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會更聽命于自己,成績會大幅度的提高,相反更讓自己感覺到深深地懊惱。實在是損人不利己,得不償失的愚蠢行為。
凡是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盧梭
其實孩子成績不理想,是多方面的原因,也是各方面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比如老師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同學的問題,還有家長的問題等等,作為家長所最需要做的就是: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地反思一下,孩子成績不理想,到底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
比如孩子自覺性是不是很差;智力問題與其他學生有差異;學習是不是不努力;家長是不是監督,輔導不到位,只有找到了具體的問題,才會有具體而有實效的幫助孩子提升成績的方法來。

誰要是自己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第斯多惠
其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遇到了某些挫折時,往往最需要的是關愛與安慰;以及給予他鼓勵與支持,以及讓他重拾奮斗的信心與勇氣。但現實緊接著給他帶來的總是一連串的打擊,嘲諷,挖苦,甚至是毆打,無疑這種行為會給需要安慰的失敗者帶去更大的傷害。
比如一些好事者見到學生往往會問及到他的成績,如果孩子回答成績不好時,接下來的話就會脫口而出:xx成績很好,你怎么這么差?是不是你太笨了。
這種行話讓許許多多,成績不好,或高考落榜的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心里陰影。《人生》中,高考落榜后回到家里的高加林回到家里,受到鄰居們的“熱情”問候之后,幾天不吃不喝,睡了幾天。就是這種事情的真實寫照,也是落榜生與差生心中永遠的痛。

父親和母親是如同教師一樣的教育者,他們不亞于教師,是富有智慧的人類創造者,因為兒子的智慧在他還未降生到人間的時候,就從父母的根上伸展出來。——蘇霍姆林斯基
朋友的孩子高考落榜后,孩子很是挫傷,整天待在房間里,羞于出門。父母見到孩子這個狀態,就一起安慰她到:一次高考決定不了什么?孩子,現在有父母在,你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不過你要好好想一下,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我們一家打算明天準備去外地旅游去,散散心,好嗎?
他們一家在外地玩了一周之后回來,孩子很快從高考的失敗中走了出來,性格變得開朗起來,爸媽直夸她說:這才是我們的好孩子。你又回歸到了原來的你,我們好高興呀。作為女兒,也因父母的愛而更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后來她去了一所醫療設備修理專業的大專,畢業后迅速找到了工作。現在年薪三十萬是不成問題的。當初失敗的她現在卻成了勵志的典型代表。
可是說,命運不會為哪個孩子刻意地去關上所有的門,孩子的未來,只要有一扇門為他開著,孩子就不會活得太艱難。

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夸美紐斯
孩子對于父母來說,首先要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
要時時刻刻要對他們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關注他們的成長;關心他們的內心需求;了解孩子的方方面面,盡量地去理解孩子,包容孩子,讓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才是父母的職責之所在,也是家庭親情之所在。
九五年,有一個老師的孩子高考考了三百多分,后來不惜貸款,借助,湊集了八萬元錢,把孩子送到一個全國高考名校進行復讀,孩子二次高考成績也沒有什么提高,這個教師一怒之下,喝藥自盡。真是為了孩子,以命相拼。

第二、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家孩子與鄰家孩子,人家孩子在各個方面的差異。
當然孩子如果很優秀,家長為此高興,就應該多鼓勵孩子,爭取更大的進步。
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學習成績總是很不理想,但并不是孩子不努力,或太頑皮造成的,就不必去太強求孩子,事事與人家孩子比。
畢竟人家再優秀,畢竟是人家的孩子,與你沒有多少關系。
自家孩子雖然成績差,但他就是自己的孩子,坦然接受這個事實,讓孩子健康成長,健全自己孩子的人格,要讓孩子幸福的去學習,去生活。
孩子成績差,但已經盡力了,就應該多給孩子關愛,時刻與孩子同在,要對孩子更包容,更多理解與支持;要讓孩子感到家庭的溫暖、幸福。
至于未來,自有適合孩子生存的路去等著他,現在再多的焦慮也絲毫解決不了未來的問題,順其自然,便是人生的一世修行。
但不能因孩子不夠優秀,而忽略了家庭的幸福感,讓家變成了指責爭吵的戰場。關鍵是,在這個戰場上,任何人倒下去,傷及的都是自己人。

第三、要多方面地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優缺點與性格特征。
對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要多多地予以支持,進一步培養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正確認識孩子的優缺點。對于孩子的缺點,要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他,幫助孩子改正這些缺點與錯誤。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用自己積極的人生態度來影響孩子,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大寫的自己。
孩子不必優秀,但孩子必須學會做人。這應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最正確的態度。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很平凡的人。很平凡的我們為什么非得要求并沒有特別稟賦的孩子必須優秀呢?再說孩子也沒有來指責我們的平凡,甚至平庸。看來孩子比有些成年人有禮貌,有修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