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就不允許焦慮嗎?
小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面臨很多的挑戰和困難,包括生活中的各種狀況,所以小朋友在成長中的焦慮不僅僅是困擾父母,還可能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所以,如果在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也總是感覺到焦慮的,那怎么可能讓孩子產生呢?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如何用愛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擺脫焦慮的困擾。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一、什么是愛的方式?
愛與包容是建立在信任和接納的基礎上。
愛是相信和接納孩子,接納他的情緒和感受,是堅定地相信孩子能夠通過努力來獲得進步,并且孩子擁有戰勝困難的力量和信心,也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
1.家長在面對孩子焦慮時,首先要冷靜,耐心,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越是針尖對麥芒,孩子越是針鋒相對,只能讓孩子情緒更加激動,要以更加冷靜的態度對待孩子。
這時候家長不要針鋒相對,因為一旦針尖對麥芒,最后受傷的只能是孩子。讓孩子冷靜下來,才能理性思考,才能客觀上對待問題。
2.家長不要過于強勢,要懂得示弱
這個階段的孩子有強烈的自尊心,聽到了家長的指責,也會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侵犯,孩子大發脾氣的背后,其實是在維護自己的自尊,是在維護自己的面子。但是家長如果太強勢,動輒打罵孩子,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所以家長要懂得示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要適當的示弱,讓孩子來給你當領導,如果孩子表現的好,那么家長也要及時夸獎。
3.家長要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
這個時期的孩子,很喜歡和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家長喜歡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去打斷孩子,或者阻止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孩子覺得很委屈,所以就會頂嘴,覺得家長不理解自己,也會覺得很煩,對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家長也不理解。但是家長也不要過于強勢,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愿意和家長分享自己的想法,家長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內心,然后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法。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樣也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所以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時,不要總是以高姿態來表現自己,要有更好的傾聽的姿態,用語言來溝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2、少說多聽
孩子和家長聊天的時候,家長的話要盡可能的精簡,少說不要過于復雜,避免出現一些指令性的詞語,避免出現一些情緒化的詞匯,家長們要多說一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這樣的話,孩子才能聽得進去,不會讓孩子覺得有壓力,從而變得越來越不聽話。
3、注重溝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孩子的年紀比較小,思想不成熟,有時候可能說出一些不中聽的話,家長們不要總是一副死氣沉沉的樣子,這樣會讓孩子不想和家長交流。
4、多使用文字
家長們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最好以書面的形式,和孩子們溝通,增加孩子對家長的了解,而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的語氣和用詞是暴力的,比如家長們經常會說“不”,孩子們并不能夠理解家長們的意思,所以家長們在和孩子聊天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總是使用文字的形式,可以換成更加生動有趣的形式,比如說孩子們喜歡玩手機游戲,家長們就可以帶著孩子們玩一些游戲,這樣的話,孩子們在玩游戲的時候,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夠讓孩子知道,在生活當中哪些東西是不可以碰的,同時也可以在游戲里面的一些道理,這樣子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們更好的去學習。
3. 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知道,如果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家長們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時候,那么孩子肯定也會去玩游戲,這樣的話,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就會變得越來越少了,因為他們也會通過游戲來學習,如果孩子們通過游戲能夠更加的了解到一些課本當中沒有的知識,那么他們對于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