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焦慮 孩子不上學
15歲的小美今年上初三,上高中的時候,有一次跟媽媽聊到同學家的孩子,媽媽說孩子才13歲,就開始對自己有要求了,每次他媽媽的嘮叨就會讓孩子感到很煩,感到很痛苦。
這位媽媽說,孩子在上初三之前,她給孩子買了一部手機,方便跟孩子的聯系。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上初中后,她發現孩子越發不愿意跟她說話了,回到家經常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有時候寫作業寫到晚上12點。
看到孩子這樣的變化,媽媽非常擔心,也很困惑。為什么孩子從小就很少跟自己交流,有時候很叛逆,有時候又很不聽話呢?
其實,像小美這樣的情況,很多家庭都存在。只要媽媽稍微有點不順心,爸爸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指責、說教、講道理。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難管了。
特別是叛逆期,如果媽媽控制不了情緒,一味指責孩子,只會把孩子越推越遠。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的一切。如果媽媽控制不住,那就像是自己掉入了一個無解的黑洞。
只有孩子被看見了,他才會愿意敞開心扉,和我們交流。
這個世界,沒有什么比孩子的錯更讓人難過。
所以,當我們情緒失控時,不妨先深呼吸,告訴自己,所有的情緒都是流動的,只是人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當你感到煩躁的時候,請停下來,去聽聽看孩子怎么說,去鼓勵孩子。
孩子為什么這么做?
在那一刻,孩子的感受,就被看見了。
當他的情緒被看見了,他的行為就被看見了。
他的委屈、憤怒、傷心、悲傷,他的情緒被接納、被允許。
當他的情緒被看見,憤怒就能得到釋放。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心被滋養了,慢慢的,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減弱了。
當孩子有委屈的情緒時,不要急著批評,要幫助孩子,讓他從憤怒中走出來。
同時,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我們也要多傾聽,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詢問孩子的心情,或者用眼神鼓勵孩子。
孩子在哭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靜靜的觀察,靜靜的陪伴,不給孩子任何壓力,靜靜的陪伴孩子。
最后,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擁抱,和他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