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孩子反而不聽話
【案例案例】
周婆婆帶孩子經常不聽話,還經常和兒子爭吵。尤其是每到周末,兒子還不想起床,媽媽就很著急,就不停地嘮叨孩子,要是不早起來就要挨揍。奶奶還說孩子越來越不聽話,還總和自己頂嘴。兒子說自己長不高,老是讓自己頭高,經常打自己,還說要讓爸爸媽媽給他買很多衣服,并不跟媽媽說話,還經常把自己的房子弄的很臟,一點也不喜歡自己。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案例分析:
媽媽覺得兒子因為從小的教育和媽媽對他的管教都不同,所以對于孩子的期望都特別高,這也就導致孩子的學習非常的緊張,一直都覺得自己考不了高分,所以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孩子一直都會很努力地學習,但是卻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如果孩子一直處在高壓的教育環境中,孩子會受到這種壓力的影響,每次考試前都會特別的緊張,即使非常努力的學習,但是成績卻不理想,這樣一來,孩子就會非常的不喜歡學習,對學習失去興趣,也會出現成績下滑的現象。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孩子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出現了心理障礙的結果。當孩子出現心理障礙的時候,他的一些表現方式就會變得非常的明顯,一些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是孩子貪玩,無法進行糾正,但是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家長就需要及時進行干預,及時的糾正。
那么,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才能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孩子的一些負面情緒不要太多,不要讓孩子感覺到焦慮
對于孩子而言,家長們的關心就是他們的動力,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負面情緒的時候,他們想要想要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要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孩子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因為物質獎勵只能作為孩子更加努力的一個動力,并不能作為孩子的一個動力。
在我們了解到孩子出現心理焦慮的時候,他們最想做的就是去安慰自己的孩子,給孩子一個擁抱。而不是通過一些物質獎勵,比如說我們經常說,考試之前要努力,考試之后要放松,這會給孩子造成一些不公平的印象。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焦慮,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在他們的內心有一個非常非常渴望得到認可的聲音。他們可能會下意識的去逃避這種情況,覺得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因為自己不是最優秀的。
因為他們無法承受這些,所以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應對這個世界。
03 孩子容易焦慮,父母該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呢?
第一、當孩子感到恐懼怕的時候,給孩子一個安全感。
比如,孩子害怕小狗,我們首先不要給孩子貼上“膽小鬼”的標簽,相反,我們應該給孩子一個敢于直面恐懼的榜樣,然后讓孩子直面恐懼的力量,讓孩子找到保護自己的方式。比如,孩子害怕醫生,我們可以帶孩子到醫院里找專業的醫生,讓醫生給孩子開藥,讓醫生的治療變得更加順利。
第二、適當的給孩子獎勵,鼓勵孩子去做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比如孩子害怕打針,我們不要把針線拔掉,可以讓孩子多打幾針,讓孩子想打多長時間,堅持打針,過了一個月,孩子對打針的恐懼感就逐漸消失了。
第四、利用晚上孩子恐懼的時間,陪孩子一起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迷霧追蹤》中說,夜驚是孩子恐懼的一個來源。當孩子出現恐懼,家長要陪伴孩子共同面對恐懼。這時候,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找出他恐懼的原因,并引導他加以克服,從而擺脫恐懼。
當孩子出現恐懼的心理,家長要積極地為孩子創造條件,鼓勵孩子與恐懼接觸。當孩子克服恐懼時,家長可以用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牽起孩子的手,對孩子說:“我很愛你,我們一起面對!”
讓孩子對自己的恐懼和恐懼,變得更加強大。
當孩子恐懼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進行主動探索,家長也可以幫助孩子完成他自己的挑戰。
家長可以拉著孩子的手,和孩子說:“我也想抱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