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前的焦慮癥怎么辦?
有一個正在準備考試的高三學生家長說:“孩子非常重視學習,每次模擬考試都是從班級前三名,到班級前十,但也不是很有信心。在前兩天考試前,還比較擔心他考不好,但沒給他太大壓力,沒想到他發揮超常,進了前十,還給我們帶了禮物,心里很開心。”
那時候,我們家還算比較單純,我沒對孩子給過孩子太多的壓力,就覺得學習的事情不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有時候還會暗自竊喜,孩子雖然有考試的壓力,但并不影響他的學習,反而讓他沒有太大的壓力。
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
我開始放寬了標準,放棄了他的成績排名。
“這么多的課程,我的孩子從來沒有考過第一名,如果這次考試,總分考不到90分,我還會難過,甚至想要把他留在家里。”
“如果他不考到90分,我還會揍他嗎?”
“他想學會那是因為他曾經努力過,而不是因為沒有達到你的要求。”
“現在我和他說要去學校,他就會很煩躁,他會說:‘我現在已經盡了全力,根本沒辦法再去學校了。”
“我想死對我自己沒用,我真的特別討厭,但是我還有更好的辦法。”
說這些話時,男孩終于松了一口氣,因為,他終于可以正大光明了。
05
“現在,請先照顧好自己。”
暑假里,他不再像以前一樣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而是動不動就想自殺。
出門前,男孩的爸爸問他:“有沒有讓你很難過?”
他搖了搖頭:“有!”
就這樣,為了不再向父母傾訴,他開始找各種方式,甚至以跳樓的方式要挾父母。
除了玩手機,他好像對其他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比如說飯菜一點都不想吃,即使父母喂飯,他也會一邊玩著游戲一邊喂。
雖然他在游戲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游戲讓他失去了連接感,他的現實生活中沒有人能夠滿足他的需求,這種沒有“價值感”的感覺,會讓他變得很孤獨。
所以當孩子的生活中,只能靠游戲來填補,這也是孩子最容易沉迷的原因。
游戲讓孩子得到了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滿足,所以就沉迷了。
當然,現實生活中,孩子的家庭教育對他來說是有很大難度的。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家長所營造的家庭氛圍是非常不利的。
因為這時候的孩子往往在家長的放縱中成長,對家庭教育已經沒有任何的責任感和責任感。
甚至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也只是單向的輸出,家長的說教根本就沒有去引導孩子去思考。
家長在這種教育下,對孩子往往是束手無策,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叛逆。
所以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一種輔助,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但是這也并不是孩子天生就知道什么樣的家長才是好家長。
每一個好的家長都應該學習正確的育兒方式,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不走彎路,不落后于人。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多思考,多學習,多反省自己的行為。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他需要父母不斷的肯定,給他足夠的成就感。
只有不斷的肯定孩子,孩子才會擁有成就感,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力,讓孩子逐漸地進步。
只有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父母的愛,他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去找好的教育方式。
第二種方式,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
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愛,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長覺得,當孩子不好好學習的時候,我就要多給他打上各種各樣的標簽,
要求他必須學習這個沒做到,必須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父母的一片苦心。
可是,你這樣做了,孩子心里才會舒服,他才會覺得,原來父母對自己是有要求的,不過是“挑剔式”的,孩子沒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