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學習、懶惰等等行為的時候,你一定會怒火中燒,忍不住要打罵、逼著孩子承認錯誤,這些都是最糟糕的做法。
打孩子不是目的,教會孩子這個道理,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一位媽媽的教育方式,贏得了無數(shù)家長的贊同。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視頻中,媽媽嚴厲的語氣和嚴厲的眼神,對孩子的態(tài)度,對教育孩子完全不著痕跡。
視頻中,這位媽媽還要對著孩子罵罵咧咧,這時候,孩子在一旁已經(jīng)哭得癱倒在地。
視頻下方,很多網(wǎng)友紛紛為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點贊。
不少網(wǎng)友紛紛表示,“化了妝,穿得像模像樣”。
而這位媽媽也在想,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這位媽媽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在群里把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才會這樣的。
孩子現(xiàn)在的成績已經(jīng)是班上前幾名了,平時在家里也是懂事的,但是這次卻離家出走了。
因為孩子經(jīng)常玩手機,所以父母就會給他買手機。
父母對孩子沒有嚴格的要求,孩子也就沒有了手機的存在,可是對于這種現(xiàn)象在生活中卻沒有絲毫的約束。
孩子在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對手機產(chǎn)生了濃烈的興趣,也就是喜歡玩手機。
看到孩子一直拿著手機,父母就開始擔憂,但是父母又沒有及時的管束孩子,就任由孩子一直玩下去,直到最后就導致孩子成績下滑,而且還開始叛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叛逆的情況,就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導致孩子對手機產(chǎn)生了依賴。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長大之后,也要學會適當?shù)姆攀?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如何讓孩子正確的接觸手機
1、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如果父母經(jīng)常玩手機,那么孩子有樣學樣,也會玩手機,這是因為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抱著手機不放。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不要老說孩子不如自己,然后經(jīng)常玩手機的父母,在家里都是一個樣子,對孩子都會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2、和孩子約定玩手機的時間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商量著來制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玩手機的時間,可以是30分鐘,到設定一個時間之后,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的話,父母可以選擇給孩子一些懲戒的手段,比如平時不要讓孩子接觸手機,以免分散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
3、和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
其實孩子喜歡玩手機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的概念,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玩手機的時間計劃,如果孩子在約定的時間內(nèi)做到了,那么父母就可以給孩子一定的獎勵,如果沒有達到獎勵,就減少玩手機的時間,這樣孩子就會很開心。
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過于沉迷,孩子一旦沉迷就會喪失了學習的興趣。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比如規(guī)定孩子每次玩手機的時間應該限定在10分鐘,然后慢慢地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如果孩子需要延長時間,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看能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面,把手機由家里的其它事物全部都收起來,直到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約定。這個過程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會讓孩子更愿意遵守約定。
第三,溫柔而堅定的執(zhí)行規(guī)則
在制定規(guī)則的過程中,要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感受到制定規(guī)則的重要性,慢慢的孩子就會變得自覺遵守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慢慢學會遵守規(guī)則。父母要做好榜樣,不能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孩子怎么能夠做到呢?家長不應該指望孩子自己能夠做到,應該多觀察孩子的情況,根據(jù)孩子的情況不斷改進,給予孩子適當?shù)姆答?這才是孩子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關鍵。
第四,積極引導,挖掘孩子的優(yōu)點
不管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習慣,只要是孩子能做到的,家長都要積極引導。比如,孩子不能早起,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早睡早起,堅持做到早睡早起;比如孩子學習有進步,家長就鼓勵孩子,爭取每一次成績有所進步;比如孩子某次考試成績沒有考好,家長就鼓勵孩子,找到差距,找到差距,以后繼續(xù)努力,爭取下次考試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