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感到心寒,說出不高興的話來,別把怨氣發泄到孩子身上,這樣孩子就會很傷心,對父母失望。
小孩子不聽話就是不孝順嗎?大人想要孩子孝順,不應該強迫孩子孝順嗎?
不要逼迫孩子孝順,尊重孩子才是孝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1、 尊重孩子的感受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喜歡孩子有些時候,只是孩子的感受不太好。比如說當孩子想要吃糖的時候,媽媽非不同意,結果爸爸沒有給孩子吃。這個時候,爸爸會選擇用吼叫的方式,去逼迫孩子妥協。
但其實這種行為是最不好的,很可能會讓孩子學會更加叛逆。
他們可能不知道還有其他的方式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也更不愿意去遵守。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尊重
有的孩子會選擇更加乖巧懂事的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為他們害怕被拋棄,更害怕做錯事后被父母指責。
但是父母總會抱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借口來阻止孩子,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尊重他們的,孩子才會做出改變。
所以說,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即使孩子并不是很乖,也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而是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01 不動手打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隨意打孩子。
打孩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法,但是很多父母并不懂得科學教育孩子,動不動就動手打罵孩子,也很少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要想讓孩子變好,父母就必須要多動腦筋,多學習,如果父母總是動手打孩子,那么教育起來的效果也是非常差的。
02 不要讓打罵教育成為孩子不良行為的強化訓練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隨便承諾,不然孩子對于父母的信任感就會減少。
同時,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父母要及時制止和引導,不能讓打罵教育成為“替罪羔羊”,讓孩子受到打罵教育變成“白紙”,父母一定要多反省自己的行為,看看到底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還是孩子本身出現了問題。
03 引導孩子換位思考
很多父母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批評教育孩子,但往往事與愿違。家長更多的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來達到教育的目的。
父母應該將自己的身份和孩子平等地交給孩子,和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思想觀念往往會深刻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應該用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和孩子進行對話,這樣孩子也能在潛移默化中去模仿,這樣的教育方式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同時,父母也要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當孩子長大一些以后,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會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少了,這樣的自制力是非常明顯的。
同時也要讓孩子正確的認識到手機的作用,在引導孩子進行良好的利用手機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那么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玩手機呢?
1.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興趣
父母想要孩子遠離手機的時候,那么就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并且要給孩子挑選一些益智類的、有一定意義的書籍,通過閱讀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
也就是說,父母在引導孩子進行閱讀的時候,一定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在這種氛圍之中,逐漸愛上讀書。
2.多帶孩子去感受生活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想要玩手機的時候,都會苦口婆心的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聽了這些道理之后,通常會去想:手機好玩呢?還是讀書更有意思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對書籍感興趣,并且養成閱讀習慣。
3.讓孩子正確的了解手機的用途
當孩子擁有手機之后,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正確的了解手機,并且告訴孩子手機的作用,告訴他們手機是用來聯系親朋好友的。但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著自己的需求,家長應該平等的對待孩子,不要總是讓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