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每天嘔吐和焦慮
近日,7歲孩子訴苦,說自己一開始感覺不舒服,感到胃疼,以至于嘔吐、嗆到了。
原本以為孩子腸胃很不好,就慢慢讓他放松,他們發現,也許是孩子的身體出了問題,因為癥狀導致的焦慮,最后孩子睡著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孩子本來本來是在幼兒園受挫,不想上幼兒園,可是又吃不下飯,嘔吐,最后沒辦法,只能自己妥協。
孩子在幼兒園被同學拒絕,沒辦法,只能讓媽媽接回家。
這里的插班生,來自市區,被列為高功能的自閉癥,平時可能不會說話,也不敢與人交流。
每天都像機器人一樣的生活,上學只有一條路。
“因為我要上廁所,明明拉完就回去了,還要我媽媽帶著,她媽媽給我送來了水,還要我媽媽洗腳。”
小葉心里有些苦惱,孩子是孤獨癥,媽媽的離開對于他來說是解脫,她又有些內疚。
媽媽沒辦法只好辭退,因為她覺得“全職媽媽也不專業”,如果把孩子放在陌生的環境中,他還是一個正常的孩子,對他來說,又多么痛苦。
“如果你給孩子辦理了休學,等明年你就想讓他重返學校了,他肯定不會讓你失望,但這是他重新適應的結果,離開學校也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簡單。”
“我也問過兒子,他到底怎么辦?他說如果要去美國大學學習,那是不是就更好了?我一開始就覺得他很好,現在一年時間都在美國上學,偶爾在美國也偶爾回來,但完全是他的事情,我不放心,他自己說自己一個人在家時可以處理好,我這個時候也不需要特別擔心他的安全問題,但還是擔心他出去會安全。”
最后,這位父親跟他的兒子說了自己的看法。
“你們想讓孩子回到學校,最好的辦法是讓他休學,也就是讓他能夠在家里待著,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
“可是,我感覺孩子離開家以后,我們的關系就變淡了。”
“對呀,你的辦法是,休學以后,讓孩子重新上學,這樣待著就可以了。”
“但是,讓孩子自己在家待著,這不是挺好的嗎?”
“對。”
“所以,在當下,要解決根本的問題,只能靠孩子自己。”
“那是什么呢?”
“就是要讓孩子重新回到學校。”
“那是什么呢?”
“就是要讓孩子能夠在家里待著。”
這位母親跟我說,能夠回到學校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可是我們發現,孩子回到家后,在家里的時候,就把自己關在自己的房間里,很少跟我們交流。”
“那是什么呢?”
“就是我們家里人關系不好。”
“我們家離學校非常遠,我擔心他的安全,不知道他的定位是什么,他的家是哪里。”
這位母親長久以來的疑惑和焦慮,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位母親對孩子不間斷的擔心和焦慮。
擔心孩子在學校的安全問題,并沒有引發他的重視。
也正是因為擔心,才會引發了孩子的重視。
因為擔心,才會造成了后來的回避。
害怕的本身,并不是孩子脆弱的內心。
當孩子在學校里受到了欺凌事件,父母的應對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父母需要保持冷靜。
如果你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跑過來找你,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別擔心,爸爸媽媽會來接你。”
“我會在幼兒園里好好照顧你的。”
“好孩子,爸爸媽媽一定會在幼兒園里好好照顧你。”
“我想你,你一定很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
這樣的回應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也會對他建立起自信心,勇敢地度過分離焦慮期。
當孩子有了安全感之后,我們就要給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讓他有一個穩定的、可以相處的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