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一點不聽話我就想打他。
對于家長來說,打孩子真的是一件特別難做的事情。但是你打得不好,孩子就有可能變成你的附屬品,因為你讓孩子認為,不管我是怎么樣的,我對你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孩子會認為,打他沒用,他挨打也沒用。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而且孩子長大后,特別容易因為小時候受到打的經歷,而形成習慣性的“復制暴力”。
同事小劉就是一個挨打孩子的父親,小時候的一個舉動,在他的心里留下了非常深的烙印,至今揮之不去。
有一次,他看到一個孩子在廁所里溺水,他就過去把孩子抱起來,非常非常的緊張。
但是他當時并沒有看到孩子哭,而是把孩子抱到凳子上,輕聲地跟孩子說:“因為你嗆到我了,所以才會死,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你救救過來。”
可是,孩子一聽見父親的話,就大哭起來,他很擔心,于是,便把孩子抱在懷里,自己走到衛生間的樓梯間,開始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
我是有多么痛苦,他們為什么要這樣對我呢?”
那一瞬間,他真的很想跟父親說話,可是,他發現自己跟孩子的溝通交流就像在對牛彈琴。
孩子每次聽得懂,父母都會給他鼓掌。孩子一次次犯相同的錯,慢慢地,他學會了尊重父親,跟父親交流。
所以,如果孩子什么都聽不進你的話,這是因為你和孩子溝通的方法出現了問題。
家長們可以嘗試著換一種方法。
比如,跟孩子說:“我覺得你能幫媽媽做一些事情,所以,媽媽特別的開心。”
這樣說,孩子就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了,他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犯同樣的錯誤。
4、只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
很多孩子厭學,最大的原因就是學習的內驅力不足,甚至不知道為什么學習。
很多父母總是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孩子一學就會,甚至主動去學。
其實這種方式,反而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內驅力。
我經常和一些父母聊天,他們說的都是,孩子不愛學習,總是愛玩,沒有學習動力,我該怎么辦呢?
他們聽到這些,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他們就會給孩子講,人要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找好工作,過上好生活。
他們通常是只看到孩子沒有動力,只會跟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好生活”。
他們跟孩子說這些話,也只是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的大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過上好的生活”。
我們是這樣的話嗎?
當然是,這里不是要指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想提醒大家: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梳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我們的方法究竟有沒有最優的結果?
然后,幫孩子梳理思路,并給他們講清楚,這樣做,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怎樣的方法才是有效的?
如何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梳理?
而不是按照家長的思路來要求孩子。
第二個,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幫助。
你應該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在他們做事情的過程中,你能發現他們付出的努力,
已經足夠了。
至于具體做什么?
當然,引導是最重要的,
但并非只有你坐在一起,
看到他們,
幫助他們,
但要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
這樣,
他們就會將問題和麻煩交給你,
直到問題得到解決。
第二個,孩子向你吐露心聲。
你可以說:“我也有些許你煩惱,
或許你遇到了很多事,
或許你需要一些幫助。
但我希望,
你能給我一些時間,
幫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