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有哪些表現?
早晨孩子因為擔心的事情,又開始哭鬧起來,父母親怕孩子哭鬧會打擾自己上班。
孩子不聽話,父母親也會生氣,擔心孩子會吃不飽,甚至發脾氣。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于分離焦慮,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孩子的表現則各有不同。
寶寶對家長的分離焦慮最早可追溯到5歲之前,還在不斷的對家長的依戀過程中,開始產生分離焦慮。
我們在治療這類兒童的時候通常會采取不同的策略:
對孩子說:“媽媽不在,你要媽媽了”。
對于小一點的孩子說:“媽媽去上班,你要陪媽媽,媽媽去上班了”。
而對于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己哭個夠。
有些父母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在心里悄悄話:“我也要去上班,等爸爸下班回來我就會跟他玩。”
那么就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如果媽媽還在旁邊不停的說話,可能孩子就不會再哭鬧了。
然后在一個人安靜的環境中,就可以試著去擁抱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
然后對孩子說:“媽媽下班后就要去上班了,寶貝,媽媽下班后可以和你一起玩。”
這樣孩子可以理解父母的心情,還可以知道自己是因為什么而哭泣。
當然,父母要先把孩子帶入到自己的陣營,抱一抱,抱抱孩子,也可以用一些肢體動作或者表情來安慰孩子。
孩子知道自己被安慰了,他的內心會覺得有支撐。
之后慢慢地就能感受到父母并沒有放棄自己,而且還安慰了自己,孩子也就能感受到父母也會慢慢平復下來。
這樣的事情發生后,孩子的心情會慢慢的平靜下來,不再哭泣。
這樣做父母并不是給了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而是用平和的情緒去面對孩子。
比如孩子問:“媽媽,如果我下次再考不好怎么辦?”
媽媽可以說:“你考不好也沒關系,我們還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孩子雖然會傷心難過,但其實內心也會后悔,下一次沒考好就是自己的問題。
如果媽媽這樣說:“考不好媽媽很失望,畢竟沒達到目標我也很難過。”
孩子的心情也會好很多,可能會主動思考:“如果我下次考不好怎么辦?”
父母要把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
比如:你可以說:“我知道你一直想要個蘋果,對不對?”
那么孩子的興趣也會很快地被你打斷,心想:“原來是我沒打算要的東西,你就不想讓我等一下嗎?”
而如果你說:“你可以等一下再去嗎?”
那么孩子的興趣也會被你中斷。
所以,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那么父母就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這樣,孩子才會更愿意去努力去學習。
4、以身作則
想讓孩子熱愛學習,那么父母就要以身作則,自己就要愛學習。
如果父母自己都在那里玩手機,那孩子肯定也會學著玩。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好好學習,那么父母就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堅持閱讀。
我相信,這種陪伴是最有效的,也最有成效的。
最后,分享一段話:
“不吼不叫,如何讓孩子熱愛學習?”
這也是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見的真實案例。
我和老公都是中學老師,經常會給孩子講一些他們學校發生的趣事,從而激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愛。
兒子每次放假回家,我們都會和他分享學校發生的好玩的事情,并且把他當成好朋友。
偶爾還帶他去動物園玩耍,讓他對壯壯的生活充滿興趣。
每當他有什么事情回來,我都會讓他把學校當成一個快樂的地方,帶他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