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怎么把它吃掉呢?
作者:彭彭
最近刷到一個視頻,在“零食里挑食”看得網友十分搞笑,里面有個孩子小小年紀卻非常調皮,在家里扔東西,媽媽沒皺眉頭,直接把他的玩具扔了,兩個孩子一邊撿,一邊哭。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面對滿地亂扔的玩具,媽媽很無奈,隨即質問孩子為什么不給她玩。
這種“你不給我買,我不吃飯”的方式,無疑是把孩子推向了垃圾桶。
不知道大家對于孩子被“收拾”這個問題,有什么樣的看法呢?
面對孩子亂扔東西,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
1、首先,不要和孩子講道理
試想一下,我們在發號施令之前,孩子正在思考“我該怎樣收拾玩具”,我們是否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些具體的指令呢?
你可以對孩子說:“玩具被扔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然后,不要對孩子說“你不準亂扔玩具,快把玩具收起來”,而是應該向孩子表達清楚,玩具被扔在地上會讓人很不舒服,所以應該放到玩具的盒子里。
孩子之所以選擇玩具,是因為玩具本身的顏色、形狀、故事情節等,也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語言,這是對他的成長很有益處的。
2、多用“選擇”,少用“你”
我們在教孩子“拿你”、“我”的時候,盡量用“你”,多以“你”為開頭。
你可以說:“這個橘子皮很滑,你能不能拿給我?”“你可以帶著我去看風景哦。”或者說:“我也想帶著你去看動物園,但是我要帶你去個植物園呢。”
這樣一來,孩子就有了積極的情緒,然后在觀察中,也能發現他自己的興趣所在。
3、用“幻想”替換孩子的“幻想”
法國心理學家喬治·巴甫洛夫做過一個實驗:他將一只狗直接帶進籠子里。
第一步,他給狗、羊和阿爾伯特展示了一扇逃生的通道。
小狗聞到塑膠氣味,本能反應立刻鉆到了籠子外面,于是他給貝貝演示了怎么把門給開,接著貝貝就開始了逃跑的動作。
第二次再去把門打開時,狗不但不逃,反而在籠子外面鉆出來,原來他在為了逃走滿懷期待的狗狗而犯下了錯誤,就把自己的狗狗關在里面。
這樣通過重復的設置,狗能更快的學會逃跑,看見了外面的威脅就會立刻行動。
其實這樣的游戲,我們用一個詞叫“接住”,就是關掉家里的一切干擾。
貝貝的爸爸媽媽也會時常和貝貝在家里玩“接住”的游戲,有時候,只要連續好幾個人都會有些許逃離的行為,但如果我們多一些改變,或者多一些改變,就會把這個游戲變成一個游戲的功能,因此,游戲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慢慢過渡到一個人的活動中來,然后我們會被它吸引,這個游戲的目標就是引導孩子獲得成功。
這個游戲的出發點就是說,讓孩子能夠找到掌控感和成就感。
比如,想讓孩子把玩具都收拾好,我們可以給孩子這樣的一個選擇:
“寶寶,你把玩具放回去,這樣好像你能玩的更盡興了,媽媽陪你去把它們放回去。”
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被重視,從而擁有更多的自信,也更有勇氣去挑戰這些未知的事物。
這個過程中,父母不應該幫助孩子做選擇,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承擔選擇。
這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
“你是自己收拾玩具的,玩具這么多,怎么能分類呢?媽媽給你請了個小老師給你指導一下,別跟他瞎掰。”
如果父母這樣說,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當孩子按照這樣說的來做,他們不需要付出多少時間成本來得到一份收獲。
最后會變得越來越有自信,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優秀。
2、不找借口不改正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只要告訴他,“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就應該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