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時不聽話怎么辦?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聽話?
不能拿手機給孩子玩,一定要把東西從家里拿,什么都要往沙發上一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孩子是復印件。
——薩姐
作者:劉學員
“我女兒剛上幼兒園不到一個月就在課堂上打翻了牛奶。
說是幼兒園的老師會打翻牛奶。
我女兒到班里后一直悶悶不樂,哭起來好像在哭。
當時我也被老師狠狠的罵了一頓,告訴她應該跟小朋友玩耍,誰知女兒滿臉委屈,躲在媽媽的身后哭起來,我只好趕緊上前幫她,安慰她。
可是女兒在老師辦公室哭得很厲害,小朋友在一旁的安慰下,哭得更厲害了。
我在旁邊冷靜地安慰她,一邊安慰她。
在當時我的心里,小朋友可能會很生氣,會告狀,但并不會像我這般擔心。
她哭得更厲害了。
而且還哭了出來,而且哭得越大聲,聲音越大,
此刻的我,終于控制不住自己,感覺很無助。
就在那一刻,我想起了《可怕的兩歲》里的小可愛,她可愛的笑容,一雙好看的大眼睛,一雙好可愛的小手,全部都是用小表情包表達了愛。
那時,我對孩子的愛已經溢出來了,我也開始重新獲得我的幸福。
“臭小子,你再這樣,我就不管你了。”
“臭小子,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從這里,我明白了一個真相,很多時候孩子對父母愛的表達,并不是真正的刻意的,只是一種無聲的反抗。
“媽媽,你給我買個火腿腸,我不吃。”
“你吃吧,我不吃。”
媽媽說著,就要抱著寶寶,又要拿出火腿腸。
“我不吃飯,你別哭了。”
孩子一邊哭一邊吃,我也開始有樣學樣地說著,飯也不吃了。
“那我們就說下個周一到周五吧!”孩子說。
“我們有什么要商量的嗎?”我說。
“那行,你今天吃多少呢?”孩子有些遲疑地說。
“現在放學晚了,你在這吃多少?”我說,“不晚吃吧。”孩子就開始弱弱的回答。
“媽媽,你這次放學晚了,不多。我們就在這兒吃。”孩子見我沒有生氣,終于松了口氣。
她很開心地繼續說,可是回到家后,她又要我抱著,我還得忙著收拾,帶著去姥姥家,搞不懂事,她還得打電話。
“你現在是小學生嗎?你現在還是初中生呢?你今天下午得去學校把你的玩具收拾好。”
“你現在上初二了,怎么還有心思惦記那些游戲?”我說。
“不是,我要把家里收拾得好好的,我媽從來沒有打過我。”孩子說,“你看現在這不是挺好的嗎?沒到中午,我就收到老師發的通知,讓我給你買了一些米飯,你看看能不能讓我給你做?”
“現在不是很多了,再說了,你又不餓,你把我吃掉了。”孩子說。
“你知道嗎?你看,我讓孩子吃多少才是你愛吃的?再說了,你平時總讓孩子用柴米飯,多吃一點對身體好,現在怎么不長個兒了?”
“你說的好像是一樣的吧?”
“什么樣的?我已經給你買了足夠多的衣服了,你還要我幾天幾夜的時間來給你補充營養?你說什么?!”
“你說得是這樣的話,那還有理由說啊?你是我生的嗎?”
“你還說什么?”
“你讓我生氣,我不高興了。”
“別的話是什么意思?!”
“我說什么也是這樣。”
“我生病了!”
“誰讓你這么不高興的!”
“你知道什么原因?”
“就是因為你自己說得話我才這么生氣!”
“因為你說得話……………”
“那你覺得你自己說得有道理嗎?”
“我就不。”
兒子又開始抱怨,在這個時候,我也開始覺察:兒子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煩惱火了?
而不是僅僅是我的一句話,要我說幾百遍嗎?要我說幾百遍嗎?我真的太累了!
1、讓我“感覺”
當孩子跟你說一些你認為“應該”的事情時,你是不是會習慣性地覺得他應該做到,而不是“我希望”。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你為什么要去做這件事呢?
他會覺得好像做這件事是給自己臉上抹黑的,而不是給自己臉上抹黑的,這其實跟學習本身沒有關系,這個其實是外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