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學校收不聽話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被欺負。學校的招生形式,總會把他們拒之門外,希望父母能夠把孩子帶回學校,讓學校能夠對他們的孩子進行嚴格管教。
我有一個學生叫小濤,在我們學校三年級的時候,每次因為和小濤打架,他都會和小濤動手,但是小濤的爸爸媽媽為了防止他們的孩子受到欺負,就沒有讓小濤把他們送回去。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濤就屬于典型的不服管教的孩子,只要有一丁點的小事情,小濤就會對著爸爸媽媽大鬧,使得家里的氣氛更加緊張,父母也因此沒有很好的辦法,所以小濤就在家里沒有受到任何的關愛,自然也就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耍了,從而導致他的性格更加的孤僻。
在面對這種情況時,父母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再去和小濤進行溝通,只有當自己冷靜下來,才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可是父母這時就會發現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對,為什么孩子還如此叛逆呢?
其實,很多父母在小時候都會選擇了屈服于孩子的天性,他們認為,只要他們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孩子就會乖乖聽話,但是,這樣的結果真的能讓孩子聽話嗎?當然不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依戀關系”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讓孩子聽話的本質
當父母們看到這里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自己所采取的解決方法也許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孩子們也是如此,他們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關注。
或許在我們看來,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可是,聽話的孩子可能是壞孩子,在父母眼里,孩子不聽話就一定是壞孩子,而這些父母卻不這么認為。所以,父母的判斷標準一旦落在孩子身上,那么,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以一種控制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孩子會很乖、會照顧別人,甚至還會做飯、照顧好其他孩子。但是在孩子眼里,他們卻覺得孩子還沒有長大,只是一個有思想的小寶寶。作為孩子,他們最大的愿望是快點長大,然后遠離那個聽話的孩子。
那里的乖孩子,有的時候,其實是有目的性的。
一是他們喜歡通過發脾氣表達自己的不滿,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別人的注意;
二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可以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得到滿足,而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別人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三是希望別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認為別人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我們需要從小培養孩子,讓孩子知道別人為什么會按照他們的方式去做,這樣的話,別人就不會覺得你有多么煩惱,別人就不會覺得你沒有家教,也不會覺得你是多么的草率。
【第二:會給孩子正面樹立正面積極的暗示】
我們平時除了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外,還要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必須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如果他們總是被動的去做,那他們的性格也會因此變得孤僻,更加容易被人欺負,這樣的孩子也容易被欺負。
大家要教會孩子主動去和別人交流,就要教會他們如何去主動和別人交流,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這樣的,我們可以這樣去描述我們自己的表情,比如說,生氣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告訴自己:“我現在這樣是有點生氣,我的表情,我的情緒是我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會覺得生氣,我想把這種情緒調控下來。”當我們這樣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那么我們會很快地平和的對待別人的情緒,別人的情緒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表達的話,別人情緒就不一樣了。
同時也可以告訴孩子別人是沒有義務和我們分享的,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爸爸說,這樣的話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因為爸爸媽媽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也非常重要。
如何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良好的安全感的建立主要包括父母的關系、語言表達方式、家長的示范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