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孩子焦慮癥惡心要吐,暈倒要喂藥,當然現在青少年抑郁癥、情緒障礙、沉迷手機、不愿上學已經成為家庭的標配,在一系列的咨詢當中,孩子出問題的原因占比也是五成。
青少年抑郁癥主要表現:
1、食欲減退
\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2、睡眠障礙
3、焦躁不安,做事情沒有耐心,而且會覺得事情做不好,做事情沒有動力,或者感到什么都是“一山更比一山高”的絕望感。
4、自殘行為
5、抑郁、焦慮是青春期的一個典型癥狀,就像一種隨時都可能會發生的危險,導致這個孩子的身體狀況堪憂。
有些父母可能會問,為什么青春期孩子會有這么多的行為,其中有沒有抑郁癥?其實青春期抑郁的典型表現就是和上述情緒經常被忽略的孩子一樣,和常人一樣,孩子的內心世界充滿了煩惱,但又常常陷入無法自拔。
“抑郁癥”這個詞也許只是這個時代的一種標簽,但其實它和以前的“乖孩子”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兒童精神科臨床心理學上,將抑郁癥視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認為與成人有某些人格障礙,包括所謂的人格障礙、兒童精神分裂癥、“親子對立”、“家庭暴力”等。從廣義上來講,“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家庭成員之間關系惡、頻繁發生沖突,甚至在孩子有消極情緒時,把孩子獨自一人關在屋子里,關在屋里玩手機,這樣的家庭氛圍和家庭環境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當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該怎么辦?
首先,家長需要冷靜下來,要對孩子的行為有正確的了解,多一分了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不要延誤。
如果孩子自傷行為發生后,家長能及時發現并進行干預,通常就能很快改善孩子自傷行為,不要等到孩子出現自傷行為后才想著干預,如果等到孩子自殘行為已經十分嚴重時再干預,已經很難了。
其次,家長要學會與孩子理性溝通,允許孩子自傷行為的發生,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并且告訴孩子如何合理地發泄自己的情緒。
最后,家長要及時讓孩子攝入抗精神藥物。
家長在幫助孩子的時候,也要考慮孩子出現自傷行為后的心理狀態。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安撫,避免孩子情緒激動,造成二次傷害,讓孩子安心寫作業,可不要輕易發生意外。
02、孩子不聽話,家長該如何教育
一、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心平氣和的聽你說話,能做到認真傾聽和思考。
其次,當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時,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指責和打罵,切忌用打罵的方式,要溫柔地和孩子溝通,同時,要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讓孩子明白一旦出現自傷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傷害。
第三,一定要了解孩子自傷的原因
最后,家長一定要掌握好自己的方法,及時發現孩子自傷行為背后的錯誤,并且給予正確的指導。
在孩子自傷的這件事情上,一定要及時發現孩子自傷的錯誤,并且讓孩子放下心中的包袱,勇敢地說出來,尋求幫助。
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家長要盡量避免用命令式的語氣和孩子說話,而是通過“我”開頭的這些話語,讓孩子能夠聽到心里話,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
比如,在孩子受傷時,我們要對他說:“我看到你用力地抓住我的手,感到很疼。”在孩子生病時,我們要對他說:“我看到你手上、胳膊上全是傷口,我真希望你能夠用最好的狀態迎接這個世界?!边@樣,我們才會讓孩子知道我們是理解他的,孩子的心里也會感到很溫暖。
當孩子表達不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時,可以讓孩子用圖式的方式與我們分享,讓孩子明白,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很希望被父母關注的,也許有時候孩子想要做一些事的時候,也會面臨著困難,但是父母能夠認真傾聽并且及時幫助他們解決,他們就會感到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