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爸爸好受氣
國慶假期結(jié)束了,孩子們的假期總是過得特別快,老師和家長們還想著放假可以放松一下,于是,有很多孩子表示:放假是好事,可是家長不理解,明明都在家里乖乖地寫作業(yè),為什么孩子就還是不愿寫作業(yè)呢?
小語(化名)是一個7歲的孩子,在讀一年級。
點咨詢免費領(lǐng)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小語的父母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歸,回家還要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精力方面的需要也得不到較好的滿足。小語的媽媽雖然全職在家,但卻從來沒有跟孩子發(fā)過牢騷,而是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
這天,小語的爸爸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在玩手機,便狠狠地教育了幾句。
沒想到孩子的爸爸跟小語的媽媽并沒有說話,但小語的媽媽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她當著孩子的面,當著孩子的面跟小語的爸爸說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今天早上,孩子不想去上學了,于是,爸爸便在孩子的房間門口不遠處,透過門縫看到了跟孩子的對話:
兒子:“爸爸,你能不能不要總是玩手機。”
爸爸:“行,寶貝,你說吧。”
兒子:“爸爸,我要看電視。”
爸爸:“趕緊寫作業(yè),別看手機了。”
兒子:“哼,憑什么你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爸爸:“那你先去寫作業(yè),我看著你。”
兒子:“好吧!”
寫作業(yè)、吃飯、看書、看電視,爸爸看著,那你寫作業(yè)的時候就不能看電視。
所以,爸爸認為,應(yīng)該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學習上。而不是想著如何讓孩子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別的事情上,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事實上,孩子的注意力就像一個轉(zhuǎn)飛輪,不停地在大腦中傳輸指令,這就讓孩子容易走神,難以集中注意力。
所以,我們應(yīng)該注意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對孩子注意力的消耗。
當孩子被電視、手機所吸引,專注于某件事情時,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被吸引住了。
比如,孩子玩游戲的時候,很專注,你要把孩子拉到一邊,甚至是和他一起完成。
這些事情都是屬于孩子注意力的消耗,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
3.不要總是將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錯誤行為上
孩子沉浸在手機、電視節(jié)目、游戲中時,家長千萬不要責罵,應(yīng)該用更加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去引導孩子。
試著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他們廣泛的興趣,比如閱讀、繪畫、棋類等。
4.不要讓孩子的生活過于單調(diào)
手機、電視、游戲等都是眾多父母的“痛點”,尤其是現(xiàn)在的孩子,不僅學習壓力大,而且很多父母只要一提到手機、電視、游戲等就會停不下來,就算是玩游戲,也多半腦子里也全是游戲。
父母如果總是拿起手機,就會對孩子產(chǎn)生非常不好的影響。孩子處在青春期的時候,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會產(chǎn)生很多變化,有些孩子會變得非常叛逆,與父母頂嘴、對著干。
作為家長,不應(yīng)該用一種沒有準備好的,和孩子發(fā)生沖突的態(tài)度。所以對于父母來說,當孩子不聽話時,不妨試試這種方法,比打罵更有效果。
1、在青春期教育孩子的時候,盡量避免和孩子進行權(quán)力之爭
在青春期階段,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開始對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他們也會通過父母的反應(yīng)來判斷父母的價值觀。所以父母不要再用命令的態(tài)度來對待孩子,要在孩子思考問題的時候,多問問他們自己的看法,以及父母們的意見。父母不要總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態(tài)度,命令的語氣,而是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孩子們才會真正愿意聽你的話。
2、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后,獨立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渴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聽話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