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不聽話不好好吃飯,但是吃飯不是第一位的,主要是吃飯的時候家長的語氣態度和語氣是平和的。
不好好吃飯或者不好好吃飯的后果是什么?
很多家長會被各種情緒牽著走,而孩子在你的背后,也會被無限放大,孩子可能會因為被被家長對自己不好的態度嚇到,一說話就會變得很忐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如果孩子實在太調皮了或者沒把食物吃到嘴里,要讓孩子乖乖地聽話,切記不要發火或者把食物撒在他們面前。
這樣的語言有時候并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可怕,我們覺得這樣的小毛病讓大人很丟臉,那以后長大了再做這樣的事情就太可怕了,家長也有被氣得發瘋的時候,家長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否則會被孩子帶著情緒斥責和吼叫。
第三,說出自己的感受
家長如果聽到孩子哭,就可以說“你怎么啦?是不是又在學校受欺負了?”這時候孩子會覺得你在開玩笑,可能會更難過。
但是孩子覺得家長在開玩笑,就會更加傷心難過,所以家長可以說:“我知道你被打了,很難過,我抱抱你吧!”
下次孩子就會明白,自己被打不是因為被罵,而是因為自己太沒用了,被冤枉了。
第四,描述自己的感受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感受,告訴他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該如何處理。
比如孩子因為積木不小心打碎了自己心愛的玩具,家長可以說:“這個玩具也是你的,但是你總是破壞我的東西,沒有經過我允許,就亂扔,所以我決定懲罰你破壞它。”
這個時候,孩子會知道犯錯誤的后果,也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這樣的后果也會讓孩子懂得如何面對錯誤,承擔自己的責任。
但很多家長習慣了把責任和后果混為一談,很少去考慮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不懂得如何糾正錯誤,這也是很多家長喜歡用懲罰的方式,讓孩子明白自己犯錯誤后自己應該承擔的后果。
家長不想讓孩子成為標簽,就必須要讓孩子懂得承擔自己的錯誤帶來的后果,才能把責任感和擔當這份責任感培養出來。
不要讓孩子成為標簽,家長要懂得糾正孩子的錯誤,與孩子溝通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關注孩子“犯下錯誤”的信號
家長要知道,孩子是會學習的,在面對錯誤時是會思考的,犯錯誤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一種方式。
作為家長,要以寬容的態度去看待孩子犯錯誤,耐心的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孩子學會分析問題、和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用另一種寬容的心態去解決問題。
家庭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家長需要循循循循善誘,耐心引導,才能讓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良好品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