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孩子制造學習焦慮,就像給孩子制造人生焦慮一樣。
作者 | 林子樹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1
大女兒小學5年級時,有一天,我與她的班主任關系很好。
這是個契機,因為女兒開始了新的挑戰。
她上小學6年級時,第一次考試全班第一,便成為全年級中下游,特別不自信。
她經常問我:
“我這是為她好,還是為了我的虛榮心?”
“因為我愛她,所以我要排在第一。”
“我是為了孩子好,所以我不希望她以后受欺負,如果我以后惹了她,她也不敢了。”
其實不止是我,我們很多父母都無法接受孩子變成這樣。
我們看到了太多孩子,從初中開始就有很強烈的上進心,從小就開始學習,成績優異,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孩子。
然而到了高中,我卻開始叛逆,厭學,她也不讓我進她的房間。
幾次爭吵后,她徹底嘶吼大叫起來,我只好按照她的要求學習,為了按時完成她媽媽布置的學習任務,我每天晚上都是加到10點才能睡覺,有時候還得挨揍。
她有時候看到她哭,我就會假裝認真,假裝沒有發生什么,或者拿著書去哄她。
結果她還真就范了,好好學習,后來考上了重點高中,高中,又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那次吵架后,她媽媽經常給我講,她現在的情緒完全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我也可以感受到她的猙獰,她的怒吼聲。
這樣的場景日積月累,讓我產生了懷疑,如果這個家庭能夠容納她情緒,她就不會發展到抑郁的程度。
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處理的是恐懼、憤怒、害怕。
這種情緒無意識,就像一個箱子,我經常會把它關掉,而當我去關掉的時候,它就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家庭中的“兇手”,有很多成年人,我們也很害怕這樣的時刻,但是越害怕,就越是會隱藏得越隱蔽。
我有一個朋友,在和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有時候又特別容易沖動,當她在某件事情上有了不好的想法時,就會發脾氣,把這種怒火發泄到孩子身上。
在我這個朋友家,孩子被父母教育的非常好,有時候父母對他的教育有些方法不正確,但是仍然會忍不住去發脾氣。
比如在《家有兒女》中,夏東海對夏雪的教育方式,就是典型的“拆臺教育”。
夏雪當時的學習成績很好,老師擔心他早戀,總是讓他們兩人多周末出去走走。
夏雪覺得自己很不被理解,兩個人相處就會產生矛盾。
因此,每當夏雪心情不好的時候,夏東海總是會和她交流。
而夏雪也愿意和她交流。
很多時候,父母都不知道孩子早戀的原因,也不知道如何引導孩子。
因此,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當孩子有早戀的苗頭時,父母不要太緊張,要與孩子充分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分析早戀的原因,如果是因為家庭教育不正確,那么父母也應該引導孩子。
父母要與孩子多交流,早戀是一個正常現象,青春期的孩子因為對異性的好奇心,對外界事物的關注,對外界的事物,都會非常感興趣。
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如果父母過于緊張,反而會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反而會讓孩子越發地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