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記錄大班不聽話孩子的行為表現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如下:
1、缺乏安全感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不聽話行為,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做一個安全的“城墻”,讓孩子知道他身上有媽媽,有爸爸,有親人,同時也有陌生人,這樣孩子才能安心地探索周圍的環境,不再有被拋棄的恐懼。
2、家長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陪伴
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回家之后也是忙于工作,孩子只能扔給爺爺奶奶,或者托付給親戚朋友照看。孩子年齡還小,缺乏安全感,看到別人的孩子都是有父母陪在身邊,孩子難免會感到不自在,就想讓父母多多陪伴自己。其實這種想法很好理解,孩子想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孩童時代,父母陪伴著自己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玩耍的時間遠比手機的陪伴孩子的時間要多。父母應該知道孩子每多花一點時間來陪伴孩子,才能增進親子關系,孩子在愛的陪伴中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3、父母的不重視讓孩子感到“窒息”
有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成績優異,是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是進入初中后,他們的心理卻出現了一種狀況,那就是每次的考試成績并不理想,總是班級中的后幾名,這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并沒有得到父母的認可,漸漸地也就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出現這樣的表現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所以才會表現得那么的浮躁。其實這種浮躁可能是父母造成的,而且,父母這樣的做法更加的激發了孩子的叛逆心理,他們會更加想要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這也是孩子厭學的原因。
四、那么,到底什么是孩子的厭學心理呢?
1. 父母的焦慮
厭學心理是指孩子對于學習產生焦慮的情緒表現,孩子產生了這種心理,就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從而厭學。
這樣的孩子一般會有兩個極端情況,一種是特別的聰明,在學習上非常的努力,但是卻在考試的時候,出現了明顯的“粗心”現象。當他把所有的題目都做對的時候,父母卻看到了成績下降了,于是就非常暴躁的責罵孩子,孩子漸漸的開始厭學,不喜歡學習,也不喜歡老師和家長,漸漸的厭學心理就產生了,開始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2. 孩子的成績下降,家長的焦慮情緒越來越大
在這個時期,孩子是最需要家長的,有時候孩子學習不好,家長會抱怨說:“你怎么這么笨啊?每次都考這么差!”或者責罵孩子:“你為什么這么笨啊?你看你平時那么認真,就是不想學習。”家長的這些話語,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學習,討厭學習,這樣的孩子即使認真學習也很難取得好成績,對于未來,孩子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3. 孩子開始早戀,都是家長在早期教育沒有做好,導致的。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孩子不聽話,家長就會說:“你現在還小,什么都不懂,沒必要上學。”孩子會覺得父母愛的是學習,愛的是成績,而不是自己。有的孩子會因此而故意不聽話,學習成績下降,因為害怕父母擔心自己。
有些孩子一開始成績不好,或者對學習有各種各樣的想法,但是家長沒有及時的制止或者是一味的批評指責,那么孩子的這種想法就會慢慢的消失,學習成績也會在父母的關注中逐漸的下降。
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后,都會覺得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學習更加的輕松,其實這就是一個誤區。因為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孩子習慣的最佳時期,很多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孩子的習慣沒有養成,只是在中間沒有一個很好的培養好的習慣。
01
學習上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差,都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習慣不好,而且在學習過程中,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比如說家長在督促孩子的時候,不能夠堅持,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很難堅持完成,所以這就會出現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