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焦慮 孩子更健康
今晚的話題,是我們用一年時間換來的怎么樣的家庭才是合格的父母。
家長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師,是家庭最忠實的老師。父母的焦慮和不淡定,直接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中國有3億家長,有相當多的人,充當著焦慮和抑郁的父母。
家長發脾氣,就等于給孩子畫上“黑漆漆”的底色;
家長脾氣暴躁,就等于給孩子畫上“黑漆漆”的底色;
家長愛發脾氣,就等于給孩子畫上“高冷漠無情”的“情緒怪獸”。
要想孩子對情緒的管理,首先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在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1、
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去指責,不去抱怨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要做到接納并理解孩子的情緒,
我們可以說:“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什么事情都會這么生氣,是嗎?”
當孩子能夠接收到我們理解他的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去說:“我知道你現在非常生氣,你可以告訴我你現在有什么想法,等你平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尤其在對情緒的感知能力,還不成熟的時候,我們要盡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的感受,并且及時回應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
。
3. 看見并且感受孩子的情緒
有的時候,孩子的鬧情緒,并不是僅僅是因為對什么事情都不敢吱聲,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感受和需求時,不能只是簡單粗暴地責備孩子,這樣只會讓他們的負面情緒升級為更大的負面情緒,還有可能出現更糟糕的事情發生。
我們應該仔細地看見并且感受孩子的情緒,通過“我看見”“我理解”“我聽到”等方式,去和孩子共情,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從負面情緒中釋放出來。
孩子發脾氣不可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