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安慰為孩子而焦慮的媽媽,這位媽媽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她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在她心中,兒子應該是個成績很好的孩子,但是在她的內心,兒子是個考試機器,這種教育方式確實讓人很焦慮,希望這種教育方式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夠讓他接受。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我覺得,有時候與其逼著孩子要去學習,不如給孩子找一些其他的學習方式,讓他感受一下學習的樂趣。
01
首先,媽媽要告訴孩子,學習很苦,但這種苦是必須吃的。
很多孩子不知道學習的好處,只是認為學習辛苦,父母總是大包大攬。
還記得有一個知乎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
他小時候學習很苦,每次放學回家,都要寫作業,還要背單詞,父母很生氣,就吼他說:“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也不看看翻翻書,寫作業還要看書,真是太累了!”
他其實是被逼著寫作業,才不想學,結果父母劈頭蓋臉一頓訓斥,他心疼了,才說出了實話。
小時候,明明什么都學不會,但父母非但不批評,還循循循善誘,鼓勵他,幫助他,直到他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每次被父母逼著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他就會選擇性地逃避。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逃避,逃避,逃避,甚至選擇性遺忘。
這時候,父母就要拿出時間,耐心了解孩子遇到的困難,引導他們如何一起解決,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和發掘自己的優勢,找到自己的目標。
為他們提供方法,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做。
如何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有挫折就會過度的緊張,認為這沒什么大事,但其實有時候你的過度緊張反而會給孩子造成負面的影響。
比如說,孩子在看到自己做得不對,他們就會很緊張,以至于想要發泄出來,這就很有可能讓孩子養成依賴性,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時候,家長會對孩子說“這有什么好怕的”“你一定要堅強”,這樣的情緒化語言只會讓孩子感受到被拋棄的感覺,
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膽小怕生人,那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到公園里和他的同齡人玩耍,和他們一起做游戲,鼓勵他們也融入到同伴之中,這樣孩子也會更加愿意和別人交流。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的父母經常對他說“你這么膽小,肯定是哪里不舒服”“你太胖了”“怎么這么邋遢”“你怎么這么不懂事”等等,如果你的孩子突然變得膽小、懦弱,那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孩子在遇到什么問題了。
第二個原因是,孩子擔心別人拋棄他,他很在意自己是不是被人拋棄了,這會使得他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
所以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外面去旅游,讓他看到外面更加美好的世界,體會到真正的世界,多和那些真正的人交流,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所以,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會在群體中不愿與人接觸,因為他們總覺得那些來自陌生人的行為不會帶來傷害。但其實,一旦陌生人觸碰了孩子內在的安全感,孩子往往會很興奮,很在意,難以控制。
所以,要能夠做到,他們不僅僅只是要多接觸別人,也要認識自己,積極的跟其他的小朋友接觸。當自己受到傷害的時候,也能勇敢的去求助別人,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
只有父母自己多多少少才能在一些事情上,引導孩子去感受到其中的快樂。
4.培養孩子的勇敢堅強意志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父親責罵自己的孩子,告訴孩子不要怕,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父母是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但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不敢去反抗的時候,孩子內心深處是很渴望自己的勇敢堅強的,但是如果孩子心里太脆弱,就會一直對自己的勇敢負起責任,現在通過學習幫助孩子養成了獨立堅強的好習慣,這對于他以后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