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焦慮癥孩子長大了
如何幫助他們?
——父母如何幫助焦慮癥孩子長大。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圖文均無關
看完這篇文章,我是怎么幫助孩子戰勝焦慮的。
有一天,我和兒子去爬山,在去之前,我對兒子說:“你今天的運動分兩種,一種是跑步,一種是跑步。我們可以跑的比較短,但是不要跑太久,你還可以通過很多運動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的身體,比如游泳,打羽毛球等。”
兒子一聽我的話,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然后他開始慢跑。
在慢跑的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會慢慢的平靜下來,從而感受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愿意一起散步,而不是一種深睡眠。
這個時候我不再和兒子談心,因為我知道他這個時候已經感受到了被理解、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納,他眼里的世界慢慢的變得明亮了起來,所以我才會及時鼓勵兒子,而不是一味的責罵他。
而且我的想法和我的想法一樣。
”
第三,和孩子共情。
孩子在出現問題時,很有可能只是一時情緒的宣泄,他并沒有切身體會,不知道怎樣去處理這樣的情緒。
此時此刻,我們就需要和孩子共情,鼓勵他表達出來。
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接納,有可能會更加開心,他就會把內心的負面情緒化解掉,然后再面對我們的問題,就更容易解決掉了。
【具體做法】
情緒疏導,首先要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你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且情緒本身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壓抑。
情緒沒有對錯,所有人都會有情緒,但有時候壞情緒會傳染,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才是關鍵。
就像小剛的媽媽,從小剛記事起,就一直在想他的未來。
小剛平時上學很少有朋友,經常去各個同學家“約會”。
比如和他要好的同學見面,或者是在周末一起玩,媽媽都會說:“那個同學都是你的好朋友,你一定要好好和他交朋友!”
在媽媽的影響下,小剛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
甚至是上課的時候,也在認真聽講,并沒有搭理媽媽,他問媽媽:“媽媽,我為什么要寫作業,我要多花時間學習,你為什么要剝奪我的時間和我的朋友好好交往?”
媽媽聽了小剛的話,感覺到小剛的情緒有些許舒緩,就對他說:“你能告訴媽媽為什么要學習嗎?”
小剛回答:“因為我想把時間都用來學習,你不讓我玩耍,我就不寫作業。”
媽媽聽完小剛的話,也覺得非常的生氣,但是她沒有想過孩子是自己放棄了學習,她接受不了小剛的態度,沒有想過孩子因為不學習就不去上學。
確實是這樣,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去上學,就是因為他們覺得上學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沒有辦法去適應環境,沒有辦法去適應學校,甚至是無法去學校去適應這些讓他們痛苦不堪的事物。
就像我們小時候不想上學,被老師批評,和同學鬧矛盾,甚至有的人會逃避上學,這在一些孩子的身上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這也是他們不愿去上學的重要原因。
孩子“厭學”是一種情緒,如果處理不當,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孩子“厭學”,大多數情況下是情緒與人際關系的問題。
孩子在學校里遇到不愿意去上學的情況,其實是和同學的人際關系出現了問題,這個時候如果和同學的關系出現了問題,那么孩子也會因為這樣的伙伴關系而厭惡學習,不愿意和他人溝通。
我們看到有些孩子在學校里面和老師的關系,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變化,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呢?就是因為和同學的關系出現了問題,同學之間的關系不好,讓孩子沒有辦法忍受同學之間的關系,
對于孩子來說,又該如何去適應呢?
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厭學的情況會有不同的特點,我們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