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好的孩子不聽話,長大了沒出息?
大家好,我是洛雪,是一名性格比較外向的女性,職場媽媽,也是一名老師,總是擅長對學生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怎么跟老師溝通孩子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歸納總結為一個詞,那就是“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這個問題是關于我們在做咨詢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父母不聽孩子的話,甚至還偏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結果導致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一個誤區,認為自己是在和孩子溝通,但事實上,這個溝通不僅僅是父母在說,孩子在聽,這種所謂的溝通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親子溝通就是通過語言的溝通,讓孩子產生內心的想法,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溝通。
在這里,我特別強調一點,就是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懂得和孩子溝通,溝通的目的是什么,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溝通的方式和方法,要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能只顧著自己,或者說,我們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對你說:“我不想和他們玩了,我和他們玩,我覺得很無聊,我只有玩,如果他們不讓我玩,我就要瘋了。”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辦呢?
1、尊重孩子
作為父母,不要在孩子還沒有認識到是非對錯是非對錯是非對錯之前,就認為孩子是小寶寶,需要父母“幫忙”來給他們更好的保護和引導。
記得有個新聞,一個爸爸答應給孩子買一臺鋼琴,結果孩子覺得非常的委屈,他說:“你給我買臺鋼琴的話,我會傷心的,而且要哭好幾天。”
第二天時,他還是很開心,但是后來爸爸就不愿意給他買了,只是孩子們鬧別扭之后,就“妥協”。
因此,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談判”權力。
2、明確原則
既然“談判”必須以書面形式,那么就要強調原則。父母需要事先跟孩子說清楚:
“今天可以看十分鐘電視節目,但是只能在20分鐘之內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就不能看了。”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而且孩子缺乏時間觀念,家長的監督力度必須要進一步提高。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提到過,決定了孩子的行為和習慣,往往能成就一個人,而性格和習慣都是影響其一生的。
而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通過自己的行為和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當父母做好了自己的“榜樣”,孩子也會跟著家長學習,做事情就會更加的認真。
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我們要對孩子說:“遇到難題不要怕,要敢于面對,不要退縮”。
當孩子寫作業磨磨蹭時,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這道題是不是很難,要是不會,我們可以先寫一遍,不會的話我們可以先下。”
通過這樣的語言鼓勵,孩子就會知道遇到難題只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一定能夠克服。
而不是因為害怕出錯,就不愿意去寫,總是拖拖拉拉拉。
3. 多和孩子溝通
大多數的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出于本能的愛,但是有些家長的愛卻是帶有一些條件的。
比如說,希望孩子按時完成作業,
或者是想要孩子多看一會電視,
這種在家長看來就很簡單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卻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種情況其實是非常普遍的,有些家長可能就會覺得孩子磨蹭了,其實不然。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磨蹭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做好。
因為孩子之前的磨蹭,
可能是因為他們想要在這件事情上做得更好一些,
所以,父母在這個時候也應該給孩子多一些鼓勵,給孩子增加一些時間,
慢慢的讓孩子變得更加有動力。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做事的速度沒有辦法保證,
這其實也是父母想要避免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
因為如果父母想要讓孩子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速度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就一定要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
如果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
效率非常低下的話,那么自然而然孩子的效率就會非常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