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孩子不聽話叛逆怎么辦?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在孩子的成長中,大多數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到了兩歲左右,有時聽話,有時不聽話,經常說兩句就開始發脾氣,大人說往東,他偏要往西。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兩歲孩子不聽話的文章,一位媽媽在文章中寫道:“我的女兒今年三歲了,特別不聽話,無論我說什么她都不聽,尤其是有時候不想吃的東西,非要嘗一嘗,否則就會哭鬧不休。”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此,我很是頭疼,更多的時候,是因為父母的不理解。
好容易孩子吵著要吃東西了,媽媽卻想著寶寶吃不下了,于是拒絕孩子的要求,結果孩子不僅不聽,還偏要吃,甚至還把飯菜往地上一扔,弄得滿桌子都是。
媽媽很生氣,一怒之下把孩子的飯菜扔到垃圾桶里,還不忘抱怨“我怎么這么不省心啊,就不會給你喂飯嗎?”
看到孩子如此不聽話,媽媽心里很著急,可是又不知道該怎么辦。
其實,像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曾遭遇過,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會一味說教,于是,矛盾就產生了。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有情緒是非常正常的,只有父母了解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
01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1、 孩子和父母的需求不一致
孩子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父母如果總是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愛頂嘴。
如果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想法,總是把孩子的一些需求放在第一位,那么孩子也就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
2、孩子感覺自己的想法被忽視
孩子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的想法和父母的想法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或者是因為父母在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孩子的同意,所以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理解,所以孩子才會變得脾氣暴躁。
3、 孩子感覺被忽視
當孩子感受到被忽視時,孩子就會想要表現出自己的存在感,認為自己是一個重要的人,而不是一個被忽略的人。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當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時,他們就會把喜怒哀樂藏在心里,不愿與人交流,逐漸封閉自己,讓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小。
4、 容易自卑
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起成年人健康更為重要,因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家長的影響,家長的焦慮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如果經常感覺到父母焦慮的情緒,在潛移默化中也會變得焦慮起來。
● 孩子的焦慮有哪些表現?
● 孩子會變得容易暴躁
很多孩子會因為父母的焦慮而變得異常暴躁,也會出現很多”小脾氣”。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總是不理解為什么孩子會變得如此的暴躁。其實孩子之所以會變得暴躁,大多數是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當孩子產生恐懼心理,父母一定要多陪伴在孩子身邊,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勇敢一些。
● 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其實有時候孩子情緒不穩定,并不一定就是孩子本身所導致的,可能是孩子本身就出現了心理問題。父母應該多和孩子溝通,陪伴孩子多去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當孩子感到焦慮不安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游戲,來緩解孩子的內心的不安。
但是很多的家長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問題,當孩子內心產生了焦慮的時候,就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系。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父母要及時發現并引導孩子進行心理問題的干預,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處理好各種心理問題,不要讓孩子的心理問題過于嚴重。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當孩子出現了心理問題的時候,父母應該怎么做?
1、接受孩子的一切
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很多父母會非常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有心理問題,認為孩子是“裝病”,“真矯情”,認為孩子是因為懶,再加上對孩子不夠重視,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