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青少年心理咨詢考試后,市道初級中學招生組來了一名學生,聲稱自己已經在這里待了20多年,但他沒想到這個從未在這里過的學生,在這里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學生們介紹說,這名學生的父母均是研究生學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卻不像其他家庭的家長那樣如此重視孩子的學習。
考試后,家長以為終于可以解放了,誰知孩子不僅僅學習成績沒有進步,還存在著厭學、消極、沉迷網絡等不良情緒,身心健康更是影響深遠。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那么,該如何讓家長認識到孩子學習的不自律呢?
首先,從家長的角度,可以借鑒下面這個效應:
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淘氣的孩子帶到只有兩小牙的水池里。
開始時,這個孩子不聽話,破壞紀律,對著澎湃新聞記者大喊大叫。
接著,他向記者展示了他玩的東西:空瓶子滿瓶子滿。記者看到后,以為孩子不聽話,于是耐心地告訴他,這個瓶子滿瓶子滿了,是水,不要緊拿,會弄壞的。
這個孩子后來還買了一個價值5萬的瓶子,滿心歡喜地接受了記者采訪。記者問他,有沒有付錢的。
這個孩子很激動說沒有付錢,后來記者又問他,你要不要提這個瓶子滿了嗎?他說,要。
記者當時沒跟他仔細說,就答應他,只是覺得他今天不出門或者有點累,想在家休息,讓他下午茶和水果一起吃。
下午茶回來之后,孩子說,今天一共吃了16個蘋果,給了1元錢。
記者和孩子聊了聊,孩子還是在鏡頭前笑著,跟記者說,他們是學校一個晚會的主持人,孩子有些心理陰影,不敢上臺演報到。
此時此刻,這個孩子站在了父母這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孩子說,他不想讓家長知道自己的排名,讓他很生氣。
在臺下的孩子也表現得越來越沒自信,不知道怎樣才能引起父母的重視。
其實,父母的詢問孩子成績之所以會給父母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就是因為孩子對父母過度的期待,總是希望自己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做的事卻并不是我們期待的樣子,而是符合我們期待的。
焦慮情緒背后的真相,父母要了解
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時,父母首先要關心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是否遇到了困難,是困難引發了他的焦慮,還是同學間的欺凌事件引發了他的焦慮,或者學習上有沒有困難。如果這些情況都沒有出現,父母就可以通過猜疑或詢問孩子的狀況,來了解他現在在學習什么。
當孩子說了些與學習不相關的話,父母也不要立刻“定性”,讓他自己有一個解釋,這可能會比較好接受。然后再問,你覺得,如果這么做會有一個怎樣的后果,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這比讓孩子想一想自己未來將會遇到什么事情要更加明確一些。
只有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孩子才會更加清楚自己的處境界,他們的焦慮不會變,而是會自然而然地消失。
2. 多鼓勵,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媽媽知道你舍不得離開,舍不得媽媽,是嗎?”
“有啊,寶貝,因為媽媽是永遠不會離開的。”
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與支持,他們就會更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嬰兒睡覺時,他會要求自己的臉頰離開,從而進行短暫的哭泣。
如果孩子一哭鬧,就抱起他的腿,把他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在他的身邊陪著,就好像她可以像一個伙伴一樣陪伴著他,讓他有安全感。
倘若抱起孩子,孩子會被嚇得哇哇大哭。此時他的意識已經完全喪失了,你根本無法走進他的世界,因為你不知道他在你的內心世界里,是存在的。
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表明,父母擁抱會讓嬰兒學會堅強,不安的情緒會產生強烈的反應。
擁抱孩子會讓他感受到愛,使他變得更加自信,與人交往時更加大方。
3、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最佳方式,就是親自去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知道你很重視他,讓他知道你也很關心他。
當孩子和你分享他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時,要表示理解,并讓他明白你一直在關心他。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和你鬧脾氣,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去解決。不要總是站在家長的高度去要求孩子,讓孩子獨立成長。
5、讓孩子做選擇
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如果孩子是因為能力不足導致的,可以幫助孩子慢慢減少對一些事情的負面影響。
6、以溫和的態度,與孩子相處
父母要學會冷靜、堅定地和孩子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