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焦慮了我吃什么藥緩解。我的一個朋友讓我決定試試藥對孩子的好,于是我去了這家藥店,去了10天,換了個藥,終于搞定了!
她給我一種直覺:給孩子吃藥也沒什么。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后來一聊孩子就說:“媽媽,我好像真的好怕,要不要吃點藥緩解下我的癥狀?”
我說:“吃一點是好事,說明你有點擔心,所以媽媽要安慰一下你。”
她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感覺很無助,我想和你說什么,你來聽一聽,讓我好好和你說,給我好好說話。”
我當時就感覺被她的話觸動了,她說她在信里還有一句話:“以后我一定會注意。”
后來她有時候晚上睡覺起來會想起以前自己說的話,這也是一種療愈的效果。
很多父母都有一種感受,就是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怎么辦?
但這是你自己的問題。
也就是說,不管是人際關系還是學習,你都不可能用盡全力在里面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
關鍵是看孩子的動力來自哪里。
為什么很多父母對孩子缺乏動力,就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沒有付出的付出太多,包括學習的動力。
有些父母是真的忙,沒時間照顧孩子,有些父母則是想了解,自己正在給孩子“上課”,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覺得父母只是在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有些父母,工作時間總是比較忙,常常出差錯地工作,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便是空巢老人的救助。
其實,這里的單親媽媽不是一個人在工作,而是所有人都在一起,共同生活的。
這樣做,會減輕孩子對家庭的傷害,孩子內心的壓力也會減輕,他們的叛逆期也會逐漸減少。
有些母親在孩子叛逆期前,會教育孩子說:“我不會怪你的,你要是早點明白我的話,你也不至于這么不聽話。”
但是,她等孩子們真的遇到困難時,才發現,生活中最初那個想要幫助我的人,其實是我。
孩子們最需要的是最親愛的母親,而不是一個處處管制、看管、對他們指手畫腳的嚴苛的師長。
青春期才能“叛逆”的孩子,一定有父母能包容,能理解他們,能看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也不是父母附屬品。
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父母越把他們當成什么也不懂的小寶寶,他們就會越叛逆。
越是禁止的東西,他們越要好奇;越是禁止的東西,他們越想探索。
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應該是跟孩子“斗爭”的戰隊友,而是引導孩子,學會如何駕馭這份感情,如何尊重對方,這才是最睿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