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釋放壓力和焦慮,使他們在下學期的學習生活中,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在新學期,孩子們即將面對的考驗。
朋友家的女兒即將進入小學,最近朋友對女兒的成績非常不滿,孩子剛入學時,每次考試前,孩子都要很焦慮的說:“我不想上學了”。朋友一開始不同意,后來慢慢地和孩子有了溝通,告訴孩子:“寶貝,媽媽小時候也不愛上學,也沒有小孩不喜歡上學。”
“嗯,那你愿意跟媽媽說說嗎?”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嗯,”女兒漫不經心地回答道,“我覺得你是不理解我的感受。”朋友一下子被吸引了,一時間,大家都沉默了。
孩子不再像從前那樣哭鬧,他們開始變得有主見,也開始學會了解事理。我告訴她,媽媽以前跟你一樣,也經歷過不想上學的時候,但媽媽相信你一定能想明白,如果不想上學,就意味著你的同學在努力學習,爭取第一名。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也要努力學習,不要像以前那樣跟媽媽爭搶目標。
女兒很認真地點頭答應了。
除了遵守上面的約定,我還教會了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不再把女兒像小時候一樣按照之前的方法來,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她,這樣的方法也會讓她在面對生活的一些選擇時,因為沒有真正的聽懂,而選擇搖擺不定的應對方式。
我們家的第二點就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她在青春期里的感受。所以當她遇到挫折時,父母要表現出理解和支持她,讓她自己去做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支持孩子的想法。
同時也要根據她的成長經歷來調整她的教育方法。
我發現,如果孩子非常抵觸上學,是因為她的自我意識沒有發展起來,不知道學習是為父母學還是為自己學。
父母的執意要強迫孩子學習,很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緒。
因為她在潛意識里已經認定了父母不愛自己,因此,她也會反抗。如果父母不在場,她甚至會和父母吵架。
第四,要看到孩子不良情緒背后的正面動機。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不良情緒,當真以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但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卻很難彌補。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易怒,如果父母沒有覺察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就對孩子非打即罵,甚至采用一些過激的方法,這就會讓孩子更加的反抗。
父母要發現孩子不良情緒背后的正面動機,避免孩子由于情緒而產生偏激、叛逆、抑郁等情況。
同時,父母要在平時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因為父母的愛而變得快樂。
二、學會引導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要做的不是阻止,而是引導。
1) 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去壓制、消滅,而是告訴他們“媽媽知道你現在有點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媽媽陪著你。”
這樣做,不僅僅可以平復孩子的情緒,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有所緩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盡快恢復往日的健康心理。
2) 學會釋放情緒
情緒的產生會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的不開心就去壓制孩子的情緒。
要學會釋放情緒,也就是要學會調節情緒。
當孩子很生氣時,讓他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情緒平復了之后再和孩子進行交流。
3)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當孩子的獨立能力提高后,就會讓他們具有更加獨立的能力,有能力去處理和解決問題。
這種能力會在孩子的一生中不斷的去發展完善,而擁有獨立的能力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
◇◇◇◇
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1) 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
如果孩子自己的事情,因為他還小,就什么都不會做,或者不懂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那么孩子永遠是在替父母完成。
做什么事都幫父母做,沒有自己的想法,更加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因此,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某些問題時,父母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責任,比如該寫作業了,該睡覺了,這些都讓孩子自己來決定,父母給出的選擇就是負責任,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孩子自然就會養成自覺和責任感。
2) 不要總是嚇唬孩子
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學會勇敢,避免孩子再有一次犯錯,所以很多事情都是父母替孩子做主。
這樣做的結果是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害怕一切事情。
父母這樣做,讓孩子學會勇敢,其實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父母總是嚇唬孩子,會讓孩子害怕犯錯誤,如果孩子沒有意識到錯誤的后果,父母也不會讓孩子承擔責任。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避免孩子把父母的恐嚇教育當做是要挾他人的手段,讓孩子做一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慢慢學會不敢犯錯誤,會變得沒有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