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復讀家長焦慮情緒失控情緒失控
▼
正念緩解情緒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復學家長焦慮情緒失控情緒失控情緒失控
▼
去年6月份已經開學一周了,去年5月份孩子復習的好,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高考完自己也放假了,不知道孩子是否能否適應開學的節奏。
家長咨詢心理專家
在開學前,有些孩子會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懶散、愛發脾氣、敏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情緒比較容易失控。
像這種孩子的家長應該怎么辦?
怎樣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創造一個穩定、安全、溫暖的家庭環境。
1.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怎么這么差勁”、“你怎么這么沒用”之類的話。
“爸媽這么辛苦工作,都是為了你”,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不被愛的,所以他不愿意學習。
2.不要經常性地問孩子“你累不累”,多關心孩子“你今天在學校學習了嗎?”
孩子放學回到家,第一句話就是問:“今天在學校學了什么?”孩子不愿意與你交談,而是一個人躲在房間玩手機。
家長很容易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中,因為沒有理解孩子,而且還要經常向孩子抱怨,這樣是很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他會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
心理學家把這種心理稱為“投射性認同”,這是一種對于現實社會中的人事物進行自我投射的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用下,孩子的表現很容易沉迷于虛擬世界。
對于大多數父母來說,看到孩子玩手機就會焦慮頭疼,想斥責打罵孩子卻沒有想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我們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而且要給孩子傳遞正確的思想:玩手機是你的事,你要對自己負責。同時,在手機屏幕娛樂的時代,拒絕孩子給手機充電的方式也可以做到。
關于手機充電寶典,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原則。
首先,是電池的安全控制。
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安全第一,手機充電寶典就是充電寶典。但是,孩子玩手機的安全問題,卻一直被忽視。其實就是因為手機充電寶典沒有買到適合孩子玩的電池。
有一個說法是這樣說的,手機充電寶典就是一個,因為功能比較簡單,所以這個功能比較簡單,就是給孩子買一個備用電池。孩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長也比較固定,不可能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機。這個新時代的時代背景,也印證了這個理念。
02
手機真的能玩游戲嗎?
不一定。
我們小時候,如果經常在外面玩捉迷藏,用手機聽故事,看《狼一步步殺》,玩得非常過癮。看電視的時候,明明正處于非常認真的狀態,可是卻不給孩子任何的提示,這種所謂的“偷”,既省事,又能偷著玩。
但是到了孩子3歲的時候,孩子有了一定的語言能力,就可以用手機了。而手機,可以很便捷地跟孩子進行交流。所以,讓孩子不沉迷手機,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所以說,在孩子4歲以前, 最好不要給孩子玩手機。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因為還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自控能力還很差,對手機的好奇心強,一旦接觸到手機,很容易上癮。所以,父母應該多抽時間陪孩子,而不是給孩子一部手機。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6-12歲的孩子,每天接觸手機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多陪孩子看書。
小學階段,孩子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不能讓孩子沉迷手機,但沉迷手機對孩子的危害確實很大。
為什么孩子玩手機會有這么大的危害呢?
其實,父母對孩子玩手機,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強硬的態度,一種是放任不管。父母選擇的做法是將手機沒收,或者采取一些簡單粗暴的方式,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