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緩解孩子入園焦慮
王女士的女兒今年6歲,據她的朋友介紹,孩子從入園起就開始哭鬧,連幼兒園的老師都說,上幼兒園哭了一整天,從小班開始就哭,從上廁所哭到嗓子沙啞,讓她不知所措。
在孩子入園前,王女士幾乎每天都會在幼兒園門口給孩子排隊,有時候一兩個孩子都會被排到隊伍中,她總是不自覺地往旁邊看,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有家長進去,自己家孩子落了就很著急。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盡管入園前孩子會表現出生病的狀態,但是她看到其他孩子也都這樣,就漸漸地適應了,雖然有時會因為自己落課哭鬧,但是沒有哭鬧。
幼兒園的老師也建議王女士,換老師,“別讓孩子一直被人盯著”。
“我很抱歉,小時候因為我咬了飯到了教室外邊哭鬧,爸媽把我送去了幼兒園,因此我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我也是這樣的,被老師訓斥的時候就哭,也哭了一整天,但我從不哭。”
她跟我說,她的老師就是這樣一個老師,沒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她家孩子聽話懂事,聽老師的話,作業也很好完成,老師經常表揚。
放學回家之后,她會在電視前陪孩子做作業,每次孩子都不出來打擾她,等孩子寫完作業,她再出來陪孩子。
孩子成績不好,她也是著急上火,每天對孩子進行吼叫。
有一天晚上,孩子的作業寫完了,她又吼叫孩子。孩子被嚇壞了,就默默的把作業本忘在桌子上了。
等她又想起女兒的作業沒寫完,她氣不打一處來,想到第二天女兒會把所有作業都仔細做一遍。
可是,她卻發現女兒的錯誤比以前少了很多。
在看到女兒把墊子丟了的時候,她看到了在自己的錯題旁邊,寫下了一句話:“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不要擔心它會改正。”
從此以后,她再也沒有忘記這件事。
父母需要“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會愿意與你相處,父母才會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跟孩子交流。
平等的交流,
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真正地對癥下藥。
當父母嘗試著蹲下來與孩子平等對話時,孩子才會更愿意接納父母的意見,也更愿意對父母敞開心扉。
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聽話懂事,必須尊重自己的孩子,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喜歡父母強加給自己的話,父母不應該讓步,而應該思考孩子真正的想法是什么,才能讓孩子信服自己,父母的教育才是有效果的。
所有的教育都是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的,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的陪伴孩子的成長。
2. 當孩子向父母展示自己的”獨立”時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氣,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對孩子的性格做出適當的判斷,并且需要在合適的時候進行引導。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寫過一首”兒童教育”的詩,這一首詩就是希望能夠真正的為人父母,”引導孩子塑造一個好的性格”。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著復雜和可愛,家長也要學會傾聽,給予正確的引導。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或者是一副特別強勢的樣子,那么這種溝通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并沒有受到重視。
那么孩子就會產生對家長的抗拒心理,從而會對家長的教育進行反駁。
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如果家長能夠在孩子處于這個階段的時候進行良性的溝通,那么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表現會更加的優秀。
而在這個階段家長如果能夠做到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的相處,那么孩子在叛逆期的表現也會更加的明顯。
2-3歲,孩子會出現的第1個叛逆期
第2個叛逆期,也是孩子的第3個叛逆期,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也會變得更加的強烈,所以孩子會開始區分自己和外界,對于自己的一些行為會表現出明顯的自我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