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不聽話的孩子怎樣教?
沒有一年的時間了,我曾經聽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他特別不聽話,沒有一點兒好脾氣,惹得身邊的人都不認識他,被人欺負了也不知道怎么辦,一直沒有人喜歡他,也不想聽他說話。但是小男孩卻是我們小區的大孩子,因為他特別的有自己的主見,不像一個小孩子,和我們父母不一樣。
也許是因為對我們管束太多,他的自我意識被尊重,所以對父母的管教更加的聽進去了。轉眼到了四年級,他和我們的關系越來越親密,能夠和我侃侃而談,還是以前我們打罵他,他都不敢吱聲了。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為了給孩子自信,我們都愿意相信他的孩子,每周末都帶他出去玩,沒有任何限制,對他也是關照照顧。但是在所有的事情上我們都沒有教訓斥過他,孩子的性格也都活潑開朗了很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而我一直強調,我希望他將來能夠獨立自主,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也發現他做所有事情都是有規律性的,而且,規則意識的建立,對他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咱們家規要求的內容就一定要跟孩子講清楚,因為他現在還小,還無法理解,所以我也不能總是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是沒有規則的。
但是他現在知道和我說,他以后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錯誤,確實需要批評教育,這種批評有時候也是合適的。
3. 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只有安全感,他才會信任父母。
孩子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非常膽小,不敢反抗,不敢說話,甚至是不敢犯錯誤。
我聽到過很多父母說,自己的孩子啊,就是玻璃心,根本受不了一點批評。
他們覺得孩子是來討債的,只有被打才會長記性,所以,我盡量減少打罵孩子,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么有些父母會打罵孩子呢?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當孩子做了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沒有發現孩子的優點,反而會把這種缺點無限放大,直到孩子對這件事情產生害怕和厭惡。
當孩子在學校里面受到欺負了,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去找父母,而是找同學,把這件事情告訴父母,可是父母覺得孩子膽小懦弱,于是,每次都是一頓打。
可是,每次挨打后,孩子又開始后悔,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不僅不能改變自己,反而變得更加叛逆。
父母本身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又怎么能要求孩子不能有脾氣呢?
所以,很多家長覺得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能打罵孩子,而是不能動手打。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犯錯誤的孩子,很多都是在父母的打罵中長大的,只是很多父母把孩子教育得太軟,而不敢去嘗試去承擔自己的錯誤,這也就導致孩子將來無法無天了。
你不打孩子,以后就不會犯錯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做錯事不可怕,父母也不應該是唯唯諾諾諾的,甚至是上了“錯誤”的道路。
但是要知道,“犯錯”是孩子的正常的表現,家長卻不能一味的去用打罵、恐嚇的教育方式去對待孩子,或者是通過體罰、指責、批評等方式來教育孩子。
首先要明確的是,這是不應該被允許的,如果孩子在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一味地將自己的關注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那么孩子的內心也會極度的不平衡,從而產生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
面對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然后再心平氣和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只有這樣的話,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像小時候一樣犯了錯,也不會成為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其次,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用溫和的語氣去和孩子溝通,而不是粗暴地對孩子進行斥責打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