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揍不聽話孩子視頻里那個視頻一經曝光,幾乎全網引發無數討論,比如,家暴、夫妻間的惡語相向、甚至上升到道德道德譴責的地步。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家暴已經成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大隱患。
而在今天,由公安部門發布的消息稱,江蘇電視臺披露的一則尋人啟事,警局從今年2月3日開始就發布了尋人啟事。警方調查發現,尋人啟事主要內容包括及時詢問孩子的去向、獲取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監護人的信息等。其中,一些涉及錢財的謠言,以及孩子曾在手機上玩游戲時充值的交易信息,對于防范意識不強,不能確定的概率很大。而且,根據警方指控情況,從2019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孩子已經在網上發布了“失蹤的消息”。而這些消息的源頭都是家長不知道、不愿意參與,導致這些求救信號無法傳遞給孩子。
警方提醒廣大家長,網絡上常見的報警和電話報警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一些游戲公司為了吸引玩家,故意制作容易吸引人的游戲,“只要能吸引玩家注意,他們就能安全到達。二是一些游戲公司客服不核實,容易給騙子轉錢。三是游戲公司對游戲賬號進行打擊,導致很多人被盜用,對此,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自欺欺人。”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
02
技術層面
4月充值數千元 被騙了六七萬元
2022年5月4月6日,胡女士發現,4月3日晚12點左右,胡女士的微信余額突然大量涌向不全,這使胡女士稱,將惡意通過“拿來”的渠道和密碼支付密碼和游戲充值的用戶進行充值消費。10月6日,胡女士多次提醒兒子,兒子并未未盡到實名注冊、登錄的義務,而是用父母的微信賬號進行注冊。4月6日,胡女士提供了孩子的身份證件,但孩子拒絕了支付寶支付寶密碼,理由是自己年僅13歲,所以很難識別。
直到兩天后,胡女士拿著手機向支付寶客服申請退款,才發現該手機賬戶上只剩下15萬元左右的轉帳。
胡女士以為事情到此結束了,但在孩子離開家那刻起,胡女士卻意識到了不對勁。胡女士趕緊帶孩子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李家嶺醫院神經外科就診,但并沒有發現孩子的異常。
心理專家陳女士說,孩子回家后才發現是沉迷游戲,學習成績下降,孩子爸爸把網絡游戲刪除了,孩子卻把手機摔壞。陳女士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經過醫生提醒,胡女士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0月27日,胡女士帶孩子到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就診,經朋友介紹,4月23號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五月份的主題是“弘揚抗疫精神,守護幸福生活”,那天下午,他們一家三口人一起到杭州第十四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去看病。
發現事情的嚴重性,胡女士當即帶著孩子到杭州第七人民醫院檢查,經多方檢查后才知道,原來孩子得了焦慮癥,無奈之下,她把孩子送到醫院不管不問緣由,只是希望孩子能通過這次治療好了起來,希望能夠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開學前一天,孩子回家就開始吃不下飯,然后就開始打游戲,中午飯也不好好吃飯,我們只好給他端到臥室里,但過了一會兒,他就開始打嗝。孩子的媽媽說:‘老師,我發現他打嗝是有原因的。我晚上有跟孩子聊,但是一直沒效果,我后來也開始找一些專業的醫生,做一些調整。我自己也跟著學習,但是發現根本就沒什么效果。’我感覺孩子該打游戲的時候也在打,我就答應他。可是,過了一個多月,我突然發現孩子好像變了一個人。”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玩手機是在看小說,“那時候他的狀態挺好的,眼睛也挺好的。”我以為孩子對這個游戲有所保留了。
但是過了幾天后,孩子還是整天抱著手機,對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
有一天我看到他因為焦慮的情緒發的手臂上有割腕的痕跡,我就問孩子:“是不是最近玩手機玩得太晚了,睡眠質量下降了?”
孩子說:“是的,有時候真的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