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咨詢在線專家微信QQ群中,不乏“為什么孩子不和父母交流呢”“為什么孩子把自己關在屋里不出來”“孩子怎么會和我講話呢”“孩子在學校不聽我的話,還被老師懟”“為什么孩子非要和我對著干?”等非常多的問題,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孩子的心理真相,自己的心理感受。
因為自己的生活一直如此,自己沒有任何的經驗,無法去感知孩子的喜怒哀樂。
作為父母,你可以照著自己的生活,慢慢地走進孩子的生活,發現孩子的各種小情緒,這些小情緒你都可以陪孩子慢慢消化。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如果自己是內心忐忑不安的,就先讓自己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此刻孩子的小情緒是怎樣的?是什么樣的?
當孩子把情緒真實地表達出來了,自然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親子關系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02
關于情緒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曾說,成年人的一個訴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回應。
孩子也一樣。
很多時候,孩子不想說話,不是他有什么錯,而是他不知道應該怎么說。
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句簡單的話語,都可能讓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用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給孩子最有力的鼓勵,告訴他:
“我看到你不想說了,沒關系,我們一起想想怎么辦。”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他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滿足。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
當你說“不”時,他的內心也是憤怒的,他的情緒是恐懼的,他的內心也是沖突的。
他需要父母的支持,也需要父母能夠接納他的情緒,讓他有安全感。
比如,孩子說不想去上學,要有“堅定的信念”。
很多時候,孩子說不想上學了,我們會說:“是呀!是呀!”給孩子傳遞一個堅定的信念,去上學是孩子的選擇,如果不想去上學,就選擇不上學,用堅定的信念來對抗。
這種堅定的信念,會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讓孩子重拾自信。
●另外,如果我們接納了孩子當下的情緒,同時也允許孩子有情緒,也讓孩子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不僅僅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會有情緒。
當我們接納了孩子當下的情緒,我們就可以引導孩子,孩子也會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
●當孩子有情緒時,抱抱他,把他放到一邊,讓他宣泄。
●當他先把心里的壞情緒宣泄出來,才能平靜下來。
●當孩子和父母鬧脾氣時,抱抱他,讓他知道,父母愛他。
●當孩子不聽話時,也不要打他,用道理和行動幫助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
第二、要有耐心,學會傾聽
育兒專家建議,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不要急著發脾氣,而是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如果孩子只是一時做不好,父母可以告訴他:“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孩子依然堅持不懈,但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應該表現出對他的關心,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
父母的理解,會讓孩子放松下來,也更有勇氣去嘗試自己的新事物。
第四、要有足夠的耐心,允許孩子犯錯
不要總是喜歡給孩子貼標簽,認為孩子犯錯誤了。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孩子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父母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只會用一些負面的語言去打擊孩子,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應該包容鼓勵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這樣孩子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面對。
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溫暖的港灣,鼓勵孩子從失敗中走出來,
這也是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何面對挫折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
而且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別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甚至會導致抑郁的產生。
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犯錯誤,不斷地改進自己,培養自己的性格。
孩子對于父母的這種行為,也會產生畏懼心理,不敢要挾,怕受罰。
這樣的孩子即使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一些錯誤,也會認為自己的錯誤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才會被父母所容忍。
三、孩子不犯錯誤的表現:
我們一般來說,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會以自我為中心,想要別人對自己有什么好的意見,并且會為此付出很多的努力。
而有的時候,孩子也有可能會因為不正確的行為,而變得執拗、任性,甚至是會為父母的教育而感到痛苦。
比如孩子看到父母把電視關了,但是他也會表示不滿,會跟父母說“為什么關電視的聲音越大,我也會聽不見。”
“電視太亮了,我也要看”
“不給我手機我就不寫作業”
“用手機我就不做作業,查資料都上網”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看到父母玩手機,很容易受到影響,也會在心里產生對父母的不滿情緒,這樣也會使得親子之間的關系變得非常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