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激發父母的焦慮情緒,當孩子的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更要重視,為什么孩子會越來越焦慮呢?如果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重視孩子的學習,甚至完全忽視孩子的學習狀態,那很有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這些負面影響很難徹底消除。
01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
很多時候,孩子是沒有辦法自己去面對未來,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因為父母無法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
02
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影響
很多時候,孩子內心的存在都是在迎合父母,但是他們自己卻不能在正確的引導之下,變成自己內心的一部分。
正如張醫生所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應該多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學會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父母為自己做的一些決定。
03
影響孩子的“高質量”關系
心理學家在研究發現,孩子在青春期建立依戀關系,會影響他成年以后的婚姻觀、情感表達、人格發展以及對世界的認知。
而如果親子關系不良,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會影響孩子成年以后的婚姻觀和人際關系,甚至是婚姻觀的建立。
孩子的幸福感,從哪里來?
每個孩子都希望獲得父母的肯定,父母的支持,從而獲得真正的幸福,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即便遭遇挫折,也能很好地與別人建立親密關系。
而孩子的幸福感,從哪里來?
那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出現問題。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見、被關心、被需要,如果父母只是盯著學習結果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很難建立起安全感。
讓孩子獲得父母的肯定,在這種無條件的愛中,他們才能汲取到幸福感。
只有在這些事情上,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他們才會有“歸屬感”。
孩子感受到愛,他們才會在成長路上奔跑,才會在這里看到希望。
02 尊重孩子,對孩子有愛
想讓孩子把內心的力量放在第一位,父母就要有足夠的耐心,就算孩子闖禍,也不能隨意責罵。
曾有一個“大事”,就是“孩子到底想要什么?”的話題。
她女兒想上進學校報了一個補習班,媽媽卻因為支持女兒的想法而不支持,結果孩子崩潰了。
有一次,她帶女兒去買了很多東西,女兒卻不喜歡吃,媽媽氣急敗壞地跟女兒吼:“為什么要買這個東西?你不好好學習,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孩子崩潰了:“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是為什么要買?”
就像一位教育學家說的:“父母常常自省的一句話,就是‘你是不是想讓孩子將來有出息?’
”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就是把孩子當成了“物件”,而不是用來實現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的工具。
我們希望孩子聽話,其實是希望孩子能“聽父母的話”,但是,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以愛的名義,強行要求孩子聽話,然而,這樣,就是在把孩子推遠。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在班級里,偶爾被數學老師叫到辦公室。
老師正看著我,面帶微笑:“你能不能認真點?”
我當時心里有點意外,在座的同學又在笑,還有人說:“別管我,你能不能認真點!”
我當時差點就蒙圈了,我記得當時自己內心真的是非常緊張、害怕,還有一點壓力,就想到回家之后和爸爸說一聲:“對不起,對不起,爸爸,我錯了。”
這時爸爸的臉色也變了,嚴肅地說:“我沒有打你啊,你怎么能這樣說呢?”
我一邊聽著爸爸對我的教誨,一邊流淚了,哭著對爸爸說:“對不起,我錯了,爸爸,以后再也不敢了。